通讯员 冯娟
“期待这条路建好后,尖山子石刻能够‘活起来’。”近日,得知通往尖山子石刻的道路正在加紧施工后,大足区政协民建界别委员郭娅高兴地说。
这一条道路是相关部门采纳郭娅的建议后积极行动的结果。此前,郭娅发现,置身于铁山镇建角村的最早的大足石刻——尖山子石刻,因地理位置偏远而鲜为人知。为此,去年8月郭娅反映了一条社情民意信息,呼吁修建一条通往尖山子石刻的道路,以便于保护、维修和游客参观。
据悉,大足石刻是大足区境内所有石刻造像的总称,除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妙高山、舒成岩等“七山”石窟外,还有68处市、区级中小石窟,它们分散在18个镇街的乡村。这些中小型石窟营建时间上起唐代,下讫清代,跨时千余年,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真实地反映了川渝地区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等情形,具有珍贵价值。“但由于多数文物年代久远、破损严重,修缮时间、资金和人力等投入较大,部分地方文物保护正面临修缮意愿不高、约束管理不强,亟需重视。”大足区政协委员夏培杰说。
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大足区政协委员相继提出了不少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值得高兴的是,委员们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与采纳。为了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阐释传承工作,探索中小石窟保护新模式,大足区从2020年9月开始,启动了中小型石窟三年滚动保护计划,从长效机制、本体保护、安全防范、环境整治、设施配套等多方面入手,对中小型石窟展开保护管理。
未来中小石窟的路要怎么走?该区政协委员又通过社情民意信息和提案提出了思考:
“将中小石窟保护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文旅产业发展,有效释放文物资源活力,助力建设高质量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小石窟寺保护利用之路。”
“中小石窟保护建设项目蕴含着旅游价值属性,辖区镇街可围绕乡村振兴,以各处石刻造像群为圆点,串联各镇街打造沿线农业、旅游产业。”
“可结合各镇街不同旅游资源,在适宜的时间节点打卡各个石窟点,形成‘赏石刻、看美景’的乡村旅游环线,开启游客在大足石刻的深度游。”
……
“委员们的建议大都围绕探索中小石窟保护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机结合。相信,不久的将来文物实现活化利用,不仅能让石窟的保护状况和展示条件得到改善,还能使保护工程发挥更大价值,让这些文物真正‘活起来’。”大足区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