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全国养老服务等相关行业有了更加科学、统一、权威的评估工具;今年初,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民政部、商务部联合印发《养老和家政服务标准化专项行动方案》,通过促进养老和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更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一系列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政策措施,让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如何更好地为重度人口老龄化社会到来做好准备?近日,部分政协委员为“有备而老”积极支招建言。
养老金,三大支柱不能少
“相比发达国家的老龄化,我们的居民养老意识、家庭养老资产储备、生活水平都未达到理想状态。”市政协常委、市新专联副会长蔡瑞琴在调研中发现,基本养老保险是社会养老的第一支柱,承担了整个养老体系80%的体量,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结构的改变,第一支柱正面临着可持续性和替代率的巨大压力。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制度覆盖率较低,作为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目前又正处于起步阶段,无法充分发挥补充养老应有的作用。
“长寿时代的到来,我们要解决好养老问题,首先需要解决养老金。”长期关注养老金体系安全建设的蔡瑞琴建议,充分借鉴国际养老金体系的成熟经验,提升第二、三支柱占比,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促进整个养老保障体系多元立体发展;同时,进一步增强居民主动养老意识,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居民对养老第三支柱的认识和接受度。
主角“唱戏”,拆除老年孤寂“围墙”
老年群体是老龄社会的人口主体,如何发挥老年群体这个“主角”参与“唱戏”的积极性?市政协委员、江北区政协副主席康伟带着问题去调研,通过参与江北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现状、江北区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等调研活动,探寻到一些解决办法:“要畅通‘银发族’通过再就业、社区服务、养老互助等形式参与服务社会的途径,同时加大政府在健康运动、信息沟通等软服务方面的投入,不断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拆除老年孤寂‘围墙’,帮助老年群体更好融入社会,发挥老年人群体主场主角作用。”
老年健身,专业服务满足不一样的需求
同样对老年群体格外关注的市政协委员、重庆海派大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元少林说:“长期以来,我们健身房客户的年龄层主要集中在20岁至40岁,50岁以上的人群仅占3.2%。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康复管理等刚需远超其他年龄段,老年人应该是大健康产业领域的主力军。但目前广场舞、公园器械运动是大多数老年人的主要运动选择。”元少林认为,这反映出养老和健康服务存在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在体育健身、健康护理等方面,老年人的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与年轻人有较大差别,目前健身领域普遍缺少专业的老年人健身教练,也缺乏适合老年人的健身设施和运动项目。”结合在大健康领域及健身行业深耕多年的经验,元少林建议,通过加大对老年人健身服务的投入和研发,增设针对老年人的健身课程、康复设备等,提高健身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利用健康管理系统和数据分析技术,对老年人的健身情况进行跟踪和管理,提供个性化的健身方案和服务。此外,他还建议政府要加强对老年健身行业的监管和规范,多管齐下,为老年人提供更加细致、专业的服务,更好满足老年人健身需求,为老年人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