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3年06月2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视野 树树红桔入画来 端阳划龙船那些事 端午怀屈原 龙舟竞技 “入木”岂止三分 走一遭城东古道 夏至井水面

版面翻页
视野
03

树树红桔入画来

□ 作者 钟灵

某些时候,绿和静,有着神秘的关联。大自然里绿意盈满的澄澈,带给身心以宁静。

眼下,站在万州区太龙镇小桔灯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岸畔,望碧波奔涌,青山如黛,无边的绿意绵绵而来;而江风习习,青草茵茵,花朵烂漫,鸟鸣啾啾不绝于耳,一切都是生机勃发。

在青山碧水的背景中,那矗立江畔的白色灯塔亭亭玉立。它把某种大风吹不走、不与四时物候而变幻的“静”,固化了下来;而脚下通往灯塔的石阶栈道,便也如同一个个音阶,轻盈而有韵律。俯瞰长江,目之所及,山峡耸峙,影影绰绰,如烟似雾,教人沉入国画的意境里去了。

桔林廊道就在这画里。以红桔形象为创意的游客接待中心,上下楼梯通道采用旋转梯步设计,富有音律感;彩色空中廊道似书法作品运笔一般顺着山势逶迤而去。远远望去,山坡上连绵的古红桔林团团簇簇,绿荫浓密,仿佛是江岸山坡披上的一件大氅,朴素而华贵,仿佛满山青翠、橘子红遍的盛景随时都会随着江水涨潮而来。

万州古红桔,又称作丹桔。在万州已有4000多年人工栽培的历史。自西汉时期,便已是皇家贡品。为当地人所倍加推崇的“大红袍”,更是由清代乾隆皇帝赐名。

这挺拔丰饶之树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现在看到的红桔树依然是千年前的模样。所以,万州古红桔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等一系列重要身份认证,不足为怪;万州古红桔栽培系统2020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则令人称幸。要知道,就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古红桔市场极不稳定,倔强的万州果农对红桔树逢“贱”不砍,才使得众多古红桔树保留下来。万州由此成为全国最大的红桔产地。如今,万州太龙镇有红桔2万多亩,约占万州区红桔面积的五分之一,其中100年以上的古红桔树1000多株,太龙被称为“中国红桔第一镇”。

三峡人骨子里的倔强,有大山一般的“铁肩担道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也有江水一般“顺势而为”的柔韧,故而,太龙镇在三峡移民搬迁中共有945户4580人,他们汇聚在百万三峡移民的队伍当中,在异地他乡重建家园,用个体生命诠释着“三峡移民精神”。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与万州古红桔四季常青、“经冬尤绿林”的风骨,是不是有些相似呢?

沧海桑田的时光里,长江之畔的太龙沐雨听风,生长着、嬗变着。人们固守着传统,也在应时而变,古红桔产业随时代而进,升级提档。太龙镇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探索古红桔提质改良、古红桔基因保留、古红桔深加工模式;建立太阳溪社区古红桔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实施水肥一体化、采摘机械化、管护标准化。每季果实成熟后,这些圆溜溜、金灿灿的宝贝们,很快就会出现在一线城市的超市里,不用担心销路;古红桔酒、古红桔精油化妆品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也陆续走上市场。

“浅喜似苍狗,深爱如长风。”山川、田野,是一幅画作,人们在这里劳动,在这里歌唱,在这里创作,不断用新的创意迎接新的期待。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