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3年07月04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春秋 一篇纪念祝辞推动《新华日报》改版整风 隔渡滩头话古今 江津“踩桥”故事 古诗词里的莲荷 缙云寺

版面翻页
春秋
03
一篇纪念祝辞推动《新华日报》改版整风
□ 作者 丁英顺

《新华日报》自创刊伊始,围绕该报的性质、任务和宗旨不断进行改革,曾在1938年春、1939年12月至1940年1月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改版工作,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办报特色,从而在国统区有着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而红岩整风时期,《新华日报》开展的影响深远的改版工作与一篇民主人士的纪念祝辞密不可分。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共关系濒临破裂,《新华日报》也面临着国民党当局更为严密的检查和限制,被迫于1941年2月起由对开一大张四版改为一中张二版,仅星期日增刊出四版。1942年随着国共关系的逐步改善,《新华日报》从2月1日起恢复出版一大张四版,并积极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进行改版工作。为推动报纸改版,《新华日报》借纪念创刊四周年之际,广泛征求读者的改版意见。1月11日,《新华日报》登载了冯玉祥、陈铭枢、杨杰、沈钧儒、章伯钧、张申府、陶行知等社会知名人士的祝贺文章和诗词。

其中民主人士张申府的《新华,新华,我看着你生长,长大——新华日报创刊四周年纪念祝辞》对《新华日报》给予热忱支持和赞扬,称其是“全国最好的报纸之一”“抗战的一个有力的武器”“每一提起新华,我就联想到新中国,实在‘新华’就是新中国的象征”。文中还空缺了不少字数,并有五处被大段省略,可见受到国民党新闻当局的干预。

最后,张申府诚挚地提出两条具体建议:一是“尽量扩充副刊,尽量发挥教育作用”;二是“扩张党报的意义”,吸收党外人士办报,“作天下人的喉舌,变成天下人的言论机关”“天下一切反法西斯的人的报”。

这篇祝辞提出的希望和建议很快就引起周恩来和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高度重视。文章发表1个月后,周恩来即指示《新华日报》在2月20日第二版以三分之一的版面新辟《友声》专栏,专门刊登党外人士的文章。这一天,《友声》刊登了文华的《对于四川田赋征实购粮之建议》,周恩来还亲自写了编者的话:

跟着抗战局势的进展,中国人民的任务,越来越重了。

有多少问题,是急待我们去解决的。为了要使问题解决得完满,必须有深刻的探讨。在探讨的时候,自然不免有不同的意见。但在抗战、团结与民主进步的前提之下,对于某一问题的意见虽有出入,仍应被重视的。因此,本报特辟友声一栏,欢迎各方面朋友,对于各种问题,提出真知灼见,赐予本报发表,以便公开讨论。这就是本报嘤嘤之鸣,想为读者诸君所乐于赞助的罢!

编者的话一直长期保留,以示诚意欢迎党外人士投稿。

但这篇祝辞的影响远远不限于此。3月9日,延安《解放日报》转载该文。毛泽东读后触动很大,在3月11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改进《解放日报》的会议上指出,要达到改造党的目的,必须首先改造党报的工作。党报要允许同情者作善意的批评。与此同时,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关于共产党员与党外人士关系的决定》也明显反映了张申府这篇文章的影响,其中提到:“任何愿与我党合作的党外人士,对我党和我党党员都有批评的权利……《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及各抗日根据地的报纸刊物,应吸收广大党外人士发表言论,使一切反法西斯反日本帝国主义的人都有机会在我党党报上说话,并尽可能吸收党外人士参加编辑委员会,使报纸刊物办得更好。”

3月14日,毛泽东专门致电周恩来,指出张申府纪念《新华日报》的文章表示出对我党的满腔热情,已在《解放日报》转载。“他希望把党报变为容许一切反法西斯的人说话的地方,这一点是很对的,新华、解放都应实行。关于改进《解放日报》已有讨论,使之增强党性与反映群众。《新华日报》亦宜有所改进。”

接到毛泽东的电示后,周恩来立即在《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党员干部中进行传达动员,对整风改版工作作出具体布置。3月18日,周恩来致电毛泽东,报告《新华日报》改进的情况,说明有几种副刊已注意吸收外稿,第三版新设“友声”,专门发表党外人士的意见,“目前正使这份报纸不仅成为反法西斯的论坛,并要成为民主的论坛。不仅常登进步分子的文章,还要登中间分子的文章,现将遵照中央关于整顿三风及你的电示,再求改进。”

在中央的指示和整风学习契机下,《新华日报》接下来开启了一系列改版改进措施。4月26日,《新华日报》发表了《怎样办党报》的系列文章,包括《中共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列宁论党报》等文章,阐明报纸改版政策和方向。5月23日到6月3日,《新华日报》连续发表社论《敬告本报读者——请予本报以全面的批评》和《本报特别启事》,真诚呼吁党外朋友和广大读者对报纸提出宝贵意见,“使本报得以肃清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及党八股的残余,而成为我党中国化、大众化、反映人民意志,而又能站在事件前面的党报,成为更有力的团结抗战的号角和人民大众的喉舌”。

正式改版后的《友声》专栏很快就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发表进步言论的民主讲坛,冯玉祥、郭沫若、茅盾、柳亚子、沈钧儒、黄炎培、马寅初等民主人士经常为该栏撰稿,议论时政,探讨抗战形势和社会热点问题。张申府于9月27日在《友声》专栏再次撰文《友声与民主》,在前文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到,“对于《新华日报》,我总是怀着莫大的希望……希望新华办的不仅仅是党报,而且是天下人的报”“天下人都把新华看成是自己的报,那他就是真正办的成功了”。

(作者系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文博副研究馆员)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