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后,回了一趟老家。
走到村口时,太阳刚刚落山。还没进入巷子,一股浓烈的芳香扑鼻而来。记忆告诉我,这是一种植物燃烧时散发出来的香味,哦,对了,是艾草!一路走过,果然,只见巷子两边人家的门口都燃着一把艾草,淡蓝淡蓝的烟雾袅袅升起,艾香弥漫了整条村巷。
进了自家院子,正好赶上母亲点燃了一把。我连忙接过她手中烟雾缭绕的艾草把,绕着院子慢慢走了一圈,然后把它摆放在门口的石墩上。我知道鸡舍鸭圈同样也要燃艾草,忙向母亲领受任务。母亲拎出一篮自家果园产的梨子叫我吃,说鸡鸭那边不用管,她刚才已经燃过了。
燃艾草熏蚊虫,是老家一带年复一年的习俗。可以说,老家夏天的夜晚都离不开艾草,艾草点燃了村庄一个又一个宁静温馨的夏夜。
艾草,这种生命力极其旺盛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从春天到夏天,一丛丛、一片片,葳蕤茂盛,摇曳于老家的山山岭岭、田间地头。小时候,略懂点草药常识的父亲告诉我,别看艾草贱,模样也不怎么起眼,但它全身都是宝,既可药用,也可食用,还可以用于避邪和驱赶蚊虫。
父亲所说的这些功用,我是有所感受的。从小到大,吃过无数次母亲做的艾叶粑粑,揉入了青青嫩嫩艾叶的粑粑,咬一口满嘴生香。婶婶生堂弟坐月子,奶奶每天坚持烧艾水给她洗澡,说是可以消毒灭菌,体弱多病的婶婶真就健康强壮、满面红光。而每至端午,家家户户门前挂上菖蒲的同时也挂上艾草,能否“避邪”,乡亲们并不想去深究,倒是夏日驱赶蚊虫,才是他们最为看重的一项用途。
入夏以后,村人上山砍柴、放牛,常常顺便捎带一两捆艾草回来。小小年纪的我们,学着大人的样,也很快掌握了割艾草、晒艾草、燃艾草的整个流程。艾草割回来后,摊开晒小半天即可,全部晒干枯了不经烧,半干半湿烧得才耐久,效果也才更好。晒好后的艾草分成一把一把,用茅草一节一节扎好,随用随取。
夏夜,生产队开会,会场四周总要点上几把艾草;晒谷坪当天的稻谷没有晒干不便入仓,轮值露宿守夜的社员也会在谷堆旁点上几把艾草。后来,村里的新房渐渐多起来,灭蚊驱虫的办法也越来越多,但老家人用艾草熏赶蚊虫的习惯却一直没有改变。整个夏天,村庄都沉浸于艾草浓郁的芳香中。艾草驱走了蚊虫,也熏香了庄稼人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