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暑假实习是大学生加快角色转换、适应社会职场的有效途径,实习经历已成为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求职时的“必填项”和企业眼中的“加分项”。然而,获得一份“高含金量”的实习经历并不容易。如何帮助大学生获取优质企业的实习机会?提高实习的实效?这引起了政协委员的关注。
政府搭台 渠道畅通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7名受访大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如何避免在实习过程中踩“坑”?62.6%的人建议通过正规渠道寻找实习机会。
针对求职就业,已有各类APP、政府组织的招聘会等正规途径来对接双方需求。但多数在校学生坦言,他们实习的机会更多来自于老师或亲友推荐,很少从正规平台寻找到实习机会。毕业于重庆城市科技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黄可新(化名)最近也是通过老师介绍,进入了一家央媒实习。她认为这是自己努力加幸运的结果,“每年能够被老师推荐实习的名额有限,还有不少同学没有找到和专业完全对口的单位实习。”
针对这种情况,市政协委员、重庆大学团委书记于佳佳建议,由政府牵头搭建市内学生实习实践服务平台,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要求、不同层次建立不同实习实践门类,高校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单位实习。
同样来自高校的市政协委员周桂林,也长期关注学生实习就业情况。他提出,政府或主管部门可制定相应的约束或激励机制,如为积极接纳高校学生实习的企业减税免税,调动实习机会发布方的积极性,为大学生实习创造更多机会。
校企“唱戏” 需求对接
实习是连接学习与就业之间的重要桥梁,也是促成就业的关键一环,然而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无效实习”“付费实习”等问题仍然存在。如何提高实习“含金量”,实现高校与企业的精准对接?
“我市已建立校企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共建共享机制、建立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机制等三项机制。截至6月30日,校企达成合作意向5911项,建立实习基地1473个。”近日,在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校企合作促进实习就业的系列成效,让周桂林对高校学生的实习就业增添了信心。
“在政府推动下,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将大力促进大学生实习就业创业环境的改善。”周桂林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高校与企业“双向奔赴”,“一方面高校在学生培养经费中,应加大学生实习实践费用占比,给予接收单位补贴,提高单位参与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也应建立可接纳学生数据库,还可结合实际生产需要,设置学生在实习实践阶段即可直接参与的生产实习岗位,有效补充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劳动力。”
自我提升 增加机会
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面对激烈的求职竞争,在同等学历条件下,高校学生都希望拥有丰富、扎实的实习经历,使自己更具竞争优势。
重庆某国有软件和信息服务龙头企业资深人力资源专员蹇优(化名)也认为,“大学生想要获得心仪的工作,首先需要提升自我专业能力,积极参加相关专业比赛,体现能力水平。”她介绍,每年她所在的公司平均有200人左右来实习,而且很多学生属于跨专业实习。对于大学生时常面临的实习不对口的情况,在她看来也许是另一种机会,“因为行业发展需求不同,不同行业的实习岗位有较大差距。一些热门行业在招聘人数、发展前景上有一定优势,如果能跨越到相关热门行业的部门实习也是不错的选择,能为毕业后的求职就业增加一定的竞争力和选择权。”
对此,市政协委员、市新专联副会长周昀也建议,“高校学生要通过在校期间参加各类专业兴趣社团、校园竞赛等活动,激发创造性,丰富校内生活;同时,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各种实习机会,围绕专业水平提升、专业能力锻炼等,全方位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