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3年08月24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综合 方竹“下山”  笋业“破土” 忠县:1100余辆电动车充电“不愁”了 渝中:扬优势创特色  推动界别工作提质增效 修建群众满意的石竹公园 图片新闻 夏布上织出的锦绣画卷 开州:调研高铁建设情况 武隆: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彭水:关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

版面翻页
综合
04
夏布上织出的锦绣画卷

——记市政协委员綦涛

□ 本报见习记者 高吕艳杏

“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成为真正有生命、有灵魂的东西,我们一直在思考、探索。”市政协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夏布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重庆壹秋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壹秋堂”)董事长綦涛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荣昌夏布是乡村振兴的一抹鲜艳之色,将非遗传统技艺与乡村振兴联系在一起,不仅能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还能带动群众居家灵活就业,实现致富增收。

素有“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绢”美誉的夏布起源于汉代,因近年来工业纺织面料的普及,只剩下少数地区还在手工织造夏布。2008年,重庆荣昌夏布织造技艺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綦涛是如何与夏布结缘的?自小研习书法、国画的她于2017年到荣昌寻访画材,被街边织布人的工艺吸引。而后,她拜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颜坤吉门下,学习夏布织造技艺,并成立了壹秋堂,研发、销售夏布产品。

“夏布是一块面料,需要注入更多文化元素。”綦涛以夏布为原料,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巴渝文化精髓,把夏布工艺品与实用品相结合,研发了夏布折扇、夏布服饰、夏布画、夏布香包等产品。所生产的夏布服装还登上纽约时装周、中国国际时装周等T台,让海内外更多人了解到夏布之美。

对于古老的传统手工艺,綦涛一直满怀敬畏与热情。“非遗来自乡村,也应该反哺乡村。”在不断推广夏布的过程中,綦涛也逐渐萌生了思考:如何将夏布作为载体,织出一幅乡村振兴的锦绣画卷?

此后,綦涛开始带领团队深入乡村、长期扎根一线,先后走进重庆60个乡村开展了手工技能培训,设立“乡村振兴非遗工坊”,培育起“新农村手艺人”。

2019年,重庆市妇联与市文化旅游委牵手壹秋堂共同实施的“巴渝巧姐进乡村”培训项目走进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同年4月,鲁渝共建的中益乡夏布非遗工坊建成,綦涛负责工坊的运营。经过4年发展,工坊人气越来越旺,成功带动当地420人实现居家就业增收。

綦涛介绍,该工坊依托荣昌夏布织造技艺,以石柱土家文化旅游资源为创意核心,将所在地留守妇女、困难户等群体组织起来集中培训、作业,以“技能培训+新手艺人+计件合作”的方式,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的同时传承技艺。

“非遗手工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新价值。”中益乡华溪村先锋组村民谭明兰加入非遗工坊后,很快成为了“新手艺人”。在工坊,她学会了做“夏布老虎”,每卖出一个“布老虎”都有提成,加上在邮局工作的工资,一个月能挣3000多元。

为了让夏布推陈出新,綦涛邀请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高校师生进驻乡村,开展创意设计,如围绕着“虎”的文化意义,用夏布设计出50多种文创产品,有包、抱枕、围巾等各种拥有虎元素的IP产品。她还与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影视动画专业师生将AI设计应用到夏布产品生产中:一把带着卡通龙装饰的养生锤产品图最终生成,并实现批量生产。

目前,綦涛的非遗工坊已推广到石柱、荣昌、丰都、城口及广西巴马等地,在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中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夏布已不单是一种布料,它化作一股振兴乡村的力量,正被越来越多人熟知。”作为市政协委员的綦涛认真开展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就如何通过传承非遗文化振兴乡村提出多件提案。如今,她迫切希望重庆能设立职业教育数创非遗研究中心,培育一批非遗数字化专家,并面向职业院校培养非遗产业全域技能人才,让非遗更好成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力量。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