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青春?何为青年?1916年,27岁的青年李大钊临风而立,高唱“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天地晦暗之时,先生的铮铮誓言,犹如星火亮彻长夜。自此,一代代新青年高举“理想信念”的火炬,艰苦卓绝地奋斗在漫漫征途上,从封闭落后走到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上全面小康,从筚路蓝缕奔向伟大复兴。
都说时代匆匆,但时代哪有脚,走的总是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常常扪心自问,像我这般渺小如微尘的青年,该如何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在新征程高歌奋进?在习近平总书记给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的回信中,我找到了青春答案。信里,总书记深情写道“我在西部地区生活过,深知那里的孩子渴求知识,那里的发展需要人才”,号召青年“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选择做一名西部选调生,到重庆来,下基层去,作党办人,就是我的长征路,一条从小我通往大我的奋斗征程。
2020年夏天,刚出校门,扎个马尾、背个书包、揣颗初心,我就一个人从浙江来了重庆。可到了村上后,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人群还是给我泼了冷水:话听不懂、辣受不了、路走不来、事干不成,在西部农村的“大学堂”里,我又成了名“新生”。但不会就学、不懂就问、不理解就研究呗。于是,我的案牍上多了两本标满注释的厚书,一本是《梁家河》,一本是《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在这里,我深入学习并深刻领会了初到梁家河的青年习近平是怎样靠扎根人民、团结群众,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和思想关的。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前行,“靠群众”“勤劳动”“讲团结”,很快,我这个浙江妹儿学会了重庆话,熟悉了驻村工作,多了农村亲戚。
两年间,我和大坪村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始终走在一起、昂扬奋进姿态,战疫情、抗干旱、斗山火,全力保障了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022年,全村脱贫群众人均年纯收入达1.8万元,比两年前提高了28%,曾经的软弱涣散现在建成了先进基层党组织,群众内生动力充分激发,乡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日子里,我成了“终生荣誉村民”,有了沉甸甸的民情,也有了坚定前行的不竭动力。
而我不只是我,我从浙江嘉兴的南湖走来,是新青年的时代缩影。人们欣喜地看到:当潮流一路向东,一群青年有勇气逆流向西;当众人争相向上,一群青年有韧劲扎根向下。这条路或许太遥远、太平凡、太危险;大家都问,渺小的青年啊,路上的你累吗?
这条路累吗?身为儿女我想说,人生如逆旅,一苇以航之,累,但不怕。我们很渺小,但有家人做坚强后盾,这条路,我走得稳且坚定。
这条路累吗,身为驻村干部我想说,用两年的青春,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累,但值得。我们很渺小,但渺小的力量会在群众沃土中成长,以新生带来新生,为希望播种希望。
这条路累吗,身为9671万党员中的一员我想说,从眼前踏出远行的路,累,但幸福。我们很渺小,但无数小我攒聚成当代青年的群像,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我们的名字正在风中闪光。
从来不是青春才奋斗,而是奋斗才青春。今天的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青年们,行进中的中国,需要奔走着的青年,让我们矢志向更高处攀登、向更远方前行,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