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巴南区政协委员刘永能
这个暑假,巴南区政协委员、巴南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刘永能格外忙碌。除了推动集团分校建设,他还带领全校教师开展“大走访”活动,分别深入500多个学生家庭进行防溺水等安全宣传,并了解学生家庭教育情况,面对面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
从担任巴南小学校长那天起,刘永能就立下了“平生只想办好一所学校”的誓言。7年来,他用实际行动印证着自己对办学育人的初心。2022年,重庆市“最美校长”的荣誉称号回应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用心付出和耐心浇灌。
新城区有了好学校
巴南小学是巴南龙洲湾新区巴文化公园板块第一所新建的公办小学,2016年建成投用。
“最初我也感到手足无措。”刘永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公认的教学能手,可是管理一所学校涉及安全、后勤、德育等方方面面,这些工作对他来说稍显生疏。为了让家长放心把孩子交给学校,刘永能全身心投入,从学校功能室的规划设计到楼道装饰画的布置,从确立“传承巴文化、培训现代人”的办学宗旨到打造“积跬步,向未来”校园文化,从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到科技办学特色的创建,这些点滴细节无不包含了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关怀。
早在2016年教育部和市教委还未明确要求编程教育纳入中小学必修课时,刘永能就带领学校科创团队开发并在全校普及了基于人工智能与编程的创客课程,推动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人工智能教育活动先进单位、科普示范校、巴南区十佳科创团队等荣誉。
经过7年精诚办学,巴南小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教育成果,许多家长也用亲身经历向更多家长推荐这所新学校。
山里娃获得好教育
对于乡村教育,刘永能有着特殊的感情。1997年,师范专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一所乡村小学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在那里,他看到了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状、山里娃对知识的渴望、教育给农村家庭命运带来的改变。
2011年,在巴南区教委城乡干部交流的号召下,刘永能毅然放弃城区优越的条件,主动申请回到农村学校去任校长,“我想把在城里学到的新理念、新技术带回农村。”
在担任巴南区南湖中心小学校长期间,刘永能不仅带头上示范课,带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推动新课程改革,还利用自己的信息技术专业特长,率先在农村学校实施多媒体教学,使学校传统教学方式向现代化教育模式转变,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升。
如今虽又回到城区办学,刘永能依然不忘帮扶乡村教育发展。在巴南区推进学区制改革过程中,他主动向上级申请将红旗小学、圣灯山小学纳入巴南小学领衔的滨江学区成员学校,积极推行城乡教师互派和走教制度,动员城区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并向两所乡村学校共享教育设施设备和培训学习,有力推动了乡村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委员履职推动问题解决
2021年,刘永能又多了一个新身份——巴南区政协委员。巴南区龙苑公租房的孩子们就近入学问题,是他扛起委员责任的一个重要履职成果。
原本属于高职城片区的龙苑公租房暂时没有配建公办小学,适龄儿童只能统筹安排到距离较远的鱼胡路小学就读。
为了让这些孩子能同等就近入学,刘永能多次实地调研,利用政协平台积极向区教委反映,提出结合巴南小学教育集团成立的契机,将龙苑公租房片区适龄学生纳入集团分校高职城小学入读,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
去年9月,高职城小学迎来了第一批新生,龙苑公租房100余名适龄儿童也正式成为该校的学生。开学报到当天,家长们比孩子还激动,“上下学近了,安全有保障了。”
被推荐为政协委员以来,刘永能利用各种途径为教育发声,助推教育事业发展。他撰写的调研材料《巴南区滨江学区“双减”落实情况的报告》,为区政协开展“双减”工作调研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数据;《关于编印“巴文化”青少年阅读书籍的建议》等多件提案获得立案办理。目前,巴南区文化旅游委已完成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巴文化”系列书籍初稿,正在推进正式出版的审批程序,很快就能将书籍送到学生手中。
刘永能说,既要结合本职工作发现教育存在的问题,也要通过委员履职助推问题解决,用好协商议政平台,书写好履职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