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六届十四次主席会议专题协商现场 廖文豪 摄
2021年7月,国务院批准重庆等5个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随即,重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等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一盘棋”谋划、“一张图”推进,开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破题”之路。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如何才能更精准发力?这是摆在重庆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党政关注、群众关心就是政协选题的重点。从今年年初起,市政协围绕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聚焦工作短板痛点,确定了12个与主题强相关的调研子课题,先后赴市商务委等部门,渝中、江北等区县,广东、福建等省市走访交流、调研考察47次,召开座谈会7次,力争全面了解相关最新进展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9月12日,市政协六届十四次主席会议开展专题协商。来自高校、企业等领域的政协委员和江北、渝中、九龙坡、梁平等区县,以及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掀起一场“头脑风暴”,为重庆全面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加快我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凝聚智慧、共识与合力。
聚焦“国际化” 扩大内陆开放
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提升国际消费便利度、美誉度。
成为全国首个拥有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开通国内外航线超过370条,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119个国家(地区)的393个港口……两年来,重庆加快建设面向全球、四通八达、便捷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增强重庆与全球消费资源的连通能力,一个个可喜成绩让与会各方赞叹不已。
虽有成绩,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国际航空骨干网络通达能力不够强,国际品牌集聚度不高,全市首店量少质低,同时国际消费流量偏低、开放度不高,入境签证限制多、范围窄、时限短,免税经济布局不优,结构低端单一,覆盖群体偏窄。
解决问题的路径在哪里?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副主任、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黄承锋认为,应聚焦“国际化”,做好扩大内陆开放这篇文章,系统推进公铁水空国际通道体系培育和建设。“如引导航空公司优先开发重要国际公商务航线、‘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航线、服务本地产业发展需要的货运航线。同时提升重庆航空枢纽中转效能,推动海关、边检等扩展通程航班适用范围,支持机场、航空公司推出中转服务产品,吸引更多国际客人选择重庆作为出入境点。”
聚焦“国际化”,要注重提升含金量、美誉度。“但我市首店总量不多、首店能级偏低。”市政协委员,渝中区税务局督办、二级巡视员漆星建议,以首店经济为抓手促消费提质升级,按全球首店、亚洲首店、中国首店、西南首店、重庆首店分类明确奖励标准,招引开设全球性、全国性品牌首店,开通服务“绿色通道”,构建“首店+”功能体系,激活经济活力。
聚焦“消费力” 打造标志性场景
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提升消费供给辨识度、满意度。
“站稳邮轮旅游这个新兴赛道,呵护好、经营好、打造好长江邮轮经济这张‘钻石名片’。”今年8月,市政协副主席谭家玲率市政协经济委部分委员调研重庆市邮轮旅游经济发展有关情况,充分肯定我市在旅游业改革发展、转型升级方面取得的成绩。
邮轮经济,是重庆提升消费供给辨识度的有力实践。但长江邮轮沿线“大邮轮、小码头”问题突出,邮轮产品与沿线本土文化、数字科技等缺乏有效融合,且以三峡邮轮出境游市场功能定位的航线航班很少,无法有效满足境外市场需求。委员们认为,从邮轮经济中不难发现,我市“消费力”能级依然不高,必须聚焦“消费力”,打造更多标志性场景。
为此,市政协提案委副主任、市军民融合办常务副主任范立新呼吁,抓邮轮经济促消费挖潜,健全工作保障机制,系统完善港口体系、功能设施、品牌打造,促进邮轮经济集群融合发展。
市政协经济委副主任、江北区政协主席刘汉华也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商圈角度,建议升级解放碑—朝天门、观音桥世界级商圈,高标准建设中環万象城、长安文化国际商业街、陆海国际中心、新华时尚城、大都会等国际消费新地标,优化升级国际消费新供给,构建品质消费“加强版”。
“夜间经济是激发商业活动潜力,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新动力、新引擎。”市政协委员、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苓玲认为,要擦亮我市夜间经济“金名片”。具体而言,就是要盘活闲置商铺街巷,升级“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擦亮“不夜重庆”文化IP,推动交通优化、城市亮化、环境美化、治安强化。
抓好“拳头”产品,有利于促消费扩容。“梁平区聚力打造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以全国排名第一的成绩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十大预制菜产业基地’。”在市政协民宗委副主任、梁平区政协主席张子玉看来,预制菜是梁平区的一个“拳头”产品,但仍需统筹完善预制菜产业配套政策、综合平台建设、冷链物流体系,以预制菜产业“小切口”撬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大市场”。
市政协常委、市税务局副局长罗安梅建议,推动本地产业同免税经济相结合,通过设定汽车产品免征额度或政府补贴超额税费等形式,推动“重庆制造”走向免税市场。
聚焦“中心度” 优服务兴产业
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提升中心建设首位度、支撑度。
“强大的消费实现、引领和带动作用,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市政协委员、市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处处长王波说,相较于巴黎、上海等世界级消费城市都拥有享誉全球的标志性商圈,具有突出的消费创新和引领功能,我市在消费引领带动方面还存在优质消费资源集聚不够、新兴消费业态创新不够、高品质消费环境打造不够等问题,“中心度”明显不足。
如何增强“中心度”?王波建议完善商业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优化消费服务体验。持续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优化大型活动报批程序。加强城市整体营销,提升重庆消费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同时,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优势,加快发展跨境数字贸易,建设“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和西部跨境电商基地。
市政协常委、九龙坡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建也格外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他呼吁,加快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地方立法,常态化开展数据监测分析,大力推进消费监测领域数字化变革,为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数据支撑。
“要充分发挥领事机构齐聚、国际组织扎堆的资源优势。”刘汉华说,承接更多国际化峰会论坛、节会展会,吸引更多产业链头部企业和重点项目落地,形成全球业务高端服务网络,增强对高净值人群消费吸引力。
聚焦“城市群” 完善载体功能
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提升消费能级辐射度、引领度。
“临近傍晚,顾客一拨接一拨地来到这里。”今年5月底,市政协调研组一行走进万州区天生城文旅街区,沿街察看街区风貌、商家运营情况,大大小小的店铺挤满了人,烟火气十足。
一个区域中心城市的文旅街区竟能如此火爆,不由引人思索。究其原因,离不开完善的功能配套。而完善载体功能,也是重庆聚焦“城市群”,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迫切需要。
市政协经济委副主任、市商务委副主任王珏建议,从成渝比较中看重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薄弱点和着力点,拓展智博会、西洽会等展会功能和影响力,引进国际知名特色展、专业展和综合性运动会、单项顶级赛事,深化“爱尚重庆”系列消费促进活动。持续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区、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城市试点示范工作。
委员们还建议,在特色品牌方面,引进高端商业品牌、运营机构、消费业态,吸引国际名品、名牌、名店、名角在重庆首秀展演、首发新品,提升国际化消费体验。同时,突出“山城”“江城”“桥都”城市名片,做靓“不夜重庆”“山水旅游”“火锅之都”“8D魔幻城市”等特色消费品牌。此外,应加快公共场所标识标牌国际化改造,提升商圈、住餐、文旅、涉外医疗、教育等国际化服务水平,完善商务服务国际质量标准体系,打造外籍人员宜居宜业消费环境。还应加强人才赋能,成渝联动一体化引进培育商业策划人等国际化专业人才,加强相关管理人员对新经济、新技术、新模式的感知吸纳能力,构建互动机制。
流光溢彩的江北嘴国际金融中心 王加喜 摄
部门回应
市商务委
提质构建一批融入历史文脉、体现时尚潮流的消费新地标和新场景;进一步优化首店招引政策,拓宽招引渠道,着力推进品质首店培育引进,拓展发展免税经济;不断做靓“不夜重庆”品牌,加强邮轮经济品牌打造;聚力打造跨境电商综合基地,促进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发展;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中,给予农产品流通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倾斜性政策支持,为预制菜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保障;集中打造“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
市发展改革委
针对就业、收入分配、消费三个环节,打好政策“组合拳”;紧盯国际交流平台、营商环境、外商投资三个重点,提升我市国际影响力;围绕新动能、新业态、新环境三个方面,提高我市商业吸引力;聚焦项目建设、向上争取、谋划储备“三个一批”,推进我市基础设施建设。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
加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规划统筹,强化两江四岸等消费增长热点区域规划提升与布局,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实施。
市住房城乡建委
聚焦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城市便捷度;聚焦人居环境改善,着力提升城市宜居度;聚焦“主轴”功能重塑,着力提升城市美誉度。
市交通局
加快推进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强化群众夜间出行保障,科学优化运力调整,不断加强服务质量动态监管,切实推进交旅融合发展。
市文化旅游委
持续做亮“山城肌理”,推出“江崖街洞天”等重庆特色文旅新场景,探索文创园区与商圈经济融合发展;不断推出夜游文博场馆、文创园区、景区、集市等新地标;加大对外宣传推广力度,强化成渝双城联动、客源共享,研究制定出台《重庆市入境游奖励方案》,举办领队、导游国际服务培训,积极巩固和拓展入境旅游市场;提速主城游轮母港建设,积极打造万州、丰都等区县游轮辅港和基地,积极争取市政府层面出台邮轮旅游支持政策。
市市场监管局
在更多领域实现营业执照“一件事一次办”;大力整合注册、许可、监管、维权等环节职能,持续助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好食品摊贩备案管理;积极开展《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立法调研,持续畅通12315投诉举报渠道,推动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推进消费纠纷诉源治理,制定出台重庆市支持消费者集体诉讼工作规范地方标准,联合四川印发跨省域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工作规范。
市政府口岸物流办
积极拓展国际航线,拓展面向东盟、非洲、南美的国际航线货运网络;加快建设数字通道,开发智慧铁海联运、国际铁路联运、公路物流、冷链物流等应用;加大市场主体培育,优化调整口岸物流高质量发展政策,打造货运航空主基地;进一步加大《重庆市支持口岸物流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宣贯力度,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政策申报,推动冷链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