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起,是指那些小虫子的鸣叫如潮水般慢慢地上涨,它们在藤叶、田地、墙角,美妙歌唱。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代诗人王勃的秋声,奏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意境。“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唐代诗人王维的这首《栾家濑》,描绘了一幅秋日雨中闲适的画卷:秋雨中,浅浅的溪水在石头上轻快地流动,溪流相互碰撞吓到了水中的白鹭,使其飞起又落下,字句中弥漫着一种淡雅之气、恬静之美。
眨眼间,台阶前的梧桐叶已经发黄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瓜果飘香,谷子金黄。有风吹过,庄稼地里飒飒响起,玉米地欢腾起来,一浪一浪此起彼伏。一望无际的田野波涛一样汹涌,涌成田野上的秋声。宋代诗人朱熹有诗云:“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仔细聆听,你会发现秋天的声音原来如此动听。
秋天的雨,落在不同的人心里,会产生不一样的回音。甚至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听到雨声,亦会拥有不一样的感觉。看宋代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中:“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寥寥数笔,却为人在不同时段听雨的状态作了最真实的呈现。
雨过天晴,远山近水,乡村田野别有一番景致。“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鱼船。”宋朝诗人林逋的《咏秋江》,写出了秋雨过后,微黄的芦苇,上升的炊烟,还有时不时飞过的几只水鸟,一切都静美得像一幅画。 “长空秋雨歇,睡起觉精神。看水看山坐,无名无利身。偈吟诸祖意,茶碾去年春。此外谁相识,孤云到砌频。”唐朝诗人修睦的《睡起作》,说的也是秋雨过后的清新景象:秋雨连绵,不如睡去,一觉醒来,天气初晴,空气更是说不出的清新,丝丝凉意,沁人心脾。独坐山前饮茶,无忧无恼自在。
秋声也是从那些秋虫的“叽叽”声中体味出来的。蝉,从春天里孕育,在夏天里发声,然而到了秋天,这声音就完全不同了。蛙声退去,池塘只剩下残荷,秋蝉躲在岸边的柳枝上,鸣叫声稀稀疏疏欲语还休。宋代诗人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那铮铮琮琮的弹奏,如清凉的溪水、空蒙的雾气,弥散在每一个角落,仿佛一触即散,但又是断而未断,一声声一阵阵,听起来如歌如泣。
秋天的声音,就在这白与昼的交替中鸣响。丰富多彩的秋声,渲染了整个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