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3年10月17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视野 迈向中国“智”造   传播中国声音 流淌在夏布里的非遗时光 月光吟 (外一首) 宛若水滴的三苏祠 图片 守在云端的初心

版面翻页
视野
03
宛若水滴的三苏祠
□ 作者 刘友洪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走进三苏祠,就从当下走进了历史,从现实走进了神往,从踏雪寻梅走进了璀璨文化。

三苏祠自元代延祐三年改宅为祠以来,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像一滴水一样,有着坚韧不拔的力量,虽几经兴衰沉浮,也曾片瓦无留,但在后人孜孜不倦的努力中,积水成潭,汇流成河。新中国成立后,三苏祠得到极大保护和发展,成为一扇通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门。

三苏祠是苏轼、苏辙的出生地、成长地,“三苏”同登唐宋八大家之列,苏轼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这方水土到底蕴藏着怎样的神奇密码?

自南宋始,研究“三苏”者与日俱增,堆积起一个强大的文化磁场,三苏祠就是磁场的中心。三苏祠现悬挂匾额33块、楹联65对,篆隶行草楷、明清现当代皆有,其中不乏中华名匾名联。在这方天地里,还有馆藏文物1万余件,出版苏学专著上百部,每年定期举办学术论坛、寿苏会,是名副其实的东坡文化高地。

沿着由翠柳、绿竹、荷塘、红墙、翘檐组成的画卷自由徜徉,自树梢倾斜而下的各色绿韵扑面而来。不管在海棠园,还是在橘园,抑或是竹园,东坡都如影随行。“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一边观赏花的娇艳,一边体悟东坡谪居黄冈的清冷。“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姫三日手犹香”,除了橘唇齿留香的味道,更重要的是,东坡从屈原的手中, 接过了橘的信念、精神和气节。“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亭亭玉立的翠竹,赋予了东坡竹的风骨,也带给东坡对故乡的思念和回想。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圆之夜,人们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月光洇湿了这千年的文字,也洇湿了赏月人的心,人们深深地怀想家乡的这位大家,感叹他的艺术成就、跌宕人生、不挠意志。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没读苏东坡。”排遣孤独的情绪,无疑要向东坡先生学习。东坡深沉却不冗杂,曲高却不和寡,匍匐着身子却能卓尔不群,历经磨难依然达观自乐。他如一件器皿,承接了他所有的苦难和生命况味,穷其一生的时间,将七尺之躯熬制成一副心灵之药。这副药不但医治了他那颗屡屡受伤的心,让其变得无比坚韧,也使后来那些在逆境中疼痛的灵魂,有了可以对症下药的良方。

三苏祠有眼古井,是当年苏家的居家家什。这口井延续至今依然清冽甘甜,取之不竭。这井里的水,洗过“三苏”的手和笔,洗过苏家的米和菜;洗过岁月,洗尽铅华。

(作者系四川省眉山市政协副主席)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