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铜梁区政协委员邓美江
□ 通讯员 文博
雁群齐飞,最重要的是领头雁,头雁勤,群雁就能“春风一夜到衡阳”。
在铜梁区巴川街道大雁村,该区政协委员、乡村振兴工作指导员邓美江就是一只“头雁”,带领群众振翅在乡村振兴征途上。
扛把锄头迎清晨
大雁村离铜梁城区约5公里,丘陵地貌、地薄土贫,全村土地面积3.16平方公里,共878户,2021年人均年收入不足2.5万元。2022年,按照区委统一安排,邓美江前往大雁村任“乡村振兴指导员”。经过前期深入调研,他和村支两委商议发展经果林集体经济项目,当年就整合荒山荒坡种上了140余亩沃柑。
眼下,正是施肥的季节。这天早上8点刚过,邓美江就到区内市级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成王果业去请“老师”。“陈总师,果子偏小,问题出在哪里”“平日的管护该怎么做”“现在施底肥有哪些注意事项”……带专家前往经果林的路上,邓美江抓住机会虚心请教。刚下车,他便扛上锄头去锄草耕翻,也带动起围观村民一起加入,开沟施底肥。远远望去,丘陵山坡上生长着的沃柑虽未成片,却也错落有致,颇具生命力。
上午10点半,现场施肥课结束,村民们陆续返家,邓美江却往脱贫户孙庭友家走去。“孙大哥身体不好,我们给他找了个巡查燃气线路的活儿,现在去看看有啥农活需要帮忙。”邓美江一边走一边说。
正碰上孙庭友出门挖红苕,两人并肩走向田间,割红苕藤、挖土、拔红苕……半亩红苕地,不知不觉间就在有说有笑的摆谈和锄头的挥舞中挖完。“现在光景越来越好,我和老伴每个月有两三千元的收入,娃儿大学也快毕业了,这个日子有奔头!”老孙提着沉甸甸的红苕满脸含笑。
走村入户送信息
村容村貌整洁有序,菜畦果林生机勃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大雁村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打通“断头路”,安上太阳能路灯,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和天然气……“我们村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了,村里大部分都是65岁以上的老人。但乡村要振兴,首先得要有人!”邓美江说,这几年,铜梁区大力开展“把老乡留在老家”活动,为劳动者求职和企业用工搭建了很多平台,回引人才就近就业,给乡村人才振兴注入了活力。
而邓美江当天下午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给老乡们送用工信息。
“陈大哥,看看我今天带的这个招工信息适合你不?”邓美江走进村民陈忠海家院坝,递上招工宣传单,熟络地攀谈起来。为了提高用工针对性,他前期广泛了解乡亲们的求职意愿,对接人社部门后再“私人订制”招工信息。“这个活路看起不错,我去试试看。”想不到,“招工红娘”一出摊就这么顺利。
沿着蜿蜒的村道,邓美江乐呵得一路小跑,干劲十足,“今年已经给20多名村民介绍了就近就便的工作,只要有越来越多的老乡在家门口就业,我们的乡村振兴就有人干、有劲干!”
小小课堂暖“夕阳”
当天正好是大雁村乡村振兴讲习所安排授课的日子,这间小小的乡村学堂是村民学习理论技术知识最佳去处。
听说邓美江下午要来讲党课,还有医卫界别的政协委员讲授老年人心理健康和常见病保健知识,赠送农技和健康知识书籍,村里的党员干部和老人们早早便来等候。
“大家知道铜梁籍烈士杨虞裳吗?他组织和发展的中共地下党组织,挽救了因‘奉大巫起义’失利而濒临崩溃的下川东游击队,发动了开县‘三二九’运动。”邓美江将杨虞裳的生平娓娓道来,也把爱党爱国的“红色火苗”在大家的心中点燃。“第一次听说家乡还有这样的英雄,这个红色故事要回去给孩子们讲讲。”“我们不把村头的卫生搞好、不把日子过好真是对不起烈士!”群众们纷纷分享心得。
讲完课,已是斜阳晚照。望着窗外迎风飘扬的国旗,邓美江道出的心声朴实而又炙热:“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政协委员,我只想发挥好‘1+1>2’的作用,身体力行给老百姓当好表率、树立榜样,团结更多群众为乡村振兴助力。我相信,每个人都来给乡村振兴添一把火,我们的乡村会越来越美、乡村生活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