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李传波
市政协委员、北仓文创集团创始人
廖文豪 摄
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对今后一段时期的文化工作作出了纲领性指导。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近年来,我专注于城市更新及人文空间的设计与实践,带领团队先后参与北仓文创街区、涪陵816小镇、忠州老街等众多项目,希望探索从历史风貌重生到城市更新的各种可能性。
北仓文创街区:文化先行,用创意设计为空间赋能
北仓文创街区的前身是上世纪50年代原重庆江北纺织厂仓库,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逐渐失去了原有功能价值。但是它青砖灰瓦木结构屋顶的外观,在我国工业初期的建筑文化中极具时代建筑的代表性,具有再生活化的人文传承价值。以记忆、共建、重生、相融核心理念进行打造的北仓文创街区,现已成为城市更新示范、文商旅融合示范,获得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重庆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多项荣誉。
记忆:留住记忆就是留住乡愁,北仓文创街区在改建过程中,首先是尊重在地性居民,尊重他们的情感诉求及愿望,留他们常住于此。然后尊重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留住建筑肌理、空间结构、树木植被,做到照顾先留人心再留场景风貌的心智情绪价值。北仓以“时间是最美的场景缔造者”来实施设计与修缮,真实还原场景记忆,与在地性居民及游客形成真实的情感共鸣。
共建:北仓文创街区的初衷是做一次城市共建计划,让在地性居民、人文作家、设计师、艺术家、创意人、职能部门等共同探讨出一种共建模式,通过人人参与,催生和传承城市文明,探讨出更具有人文气节的城市更新模式。北仓文创街区不断在此之上叠加各种思想,形成可持续的文化街区经验。
重生:与时俱进的城市更新,不只是对建筑环境的提档升级,更重要的是让建筑空间内容新生。北仓文创街区从单一的仓库更新成为一个城市文化地标,集文化交流及创新创业基地于一体,始终坚持公共文化先行,以50%的面积作为图书馆、展览馆、文化艺术空间;街区每年举办200余场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以及上百家100%的首店孵化,成为城市青年人的创新创业场所,直接带动上千人就业,赋予了老建筑老社区新的活力。
相融:北仓坚持以城市、社区、建筑、人文相融的实践,去掉界限,与老社区共融,成为城市居民的休闲地、阅读区、艺术交流场。以北仓文创街区为中心改建的北仓里,逐渐形成城市文旅新地标,人文范、书香气、烟火味十足,每年接待外地游客上百万人,成为城市文商旅融合示范。今年北仓文创街区与成都金牛府河摄影公园,共同发起“城市社区生活艺术季”,联合成渝上百家文旅企业,以文化交流论坛、艺术展览方式,形成双城联动,进一步推动跨区域文化相融实践,为市民带来更多的美好生活内容。
北仓文创街区的健康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放管服”有效机制的体现,只有在这样的模式中,城市更新才能从“建设思维”转换成为“运营思维”。北仓文创街区始终坚持市场导向,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传承创新并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
816小镇:以红色带动绿色,用蓝色来调和的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的根基和底色。
红色旅游在国家宏大叙事体系、思想教育体系和产业发展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重要实践。红色基地将在弘扬文化自信、传承民族文化方面发挥重要意义。
涪陵816小镇前身是816工程的机器修理厂厂区,承载了近10万军民隐姓埋名20年、为共和国建设奋斗的精神,是一代人青春年华、峥嵘岁月的集中体现。816小镇利用原有近200亩3万平方米工业建筑、200多台机械设备、上千份文史资料,完整展现了那一代人的艰苦工作场景。816小镇因此获得了国家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重庆市国防教育基地等各项荣誉。
打造816小镇的初衷,就是督促我们这代青年人承上启下、讲好红色故事、解读传承好老一辈人的奋斗奉献者精神,以弘扬家国情怀、实践乡村振兴、共建理想生活为核心理念为共和国建设的先辈们致敬。
弘扬家国情怀:816小镇主要的核心区域都用于公共文化展馆,在共2万平方米的三线建设展馆、工业文化展馆、建设者们生活生产的文献展、公共图书馆、芳华礼堂、三线建设研究、研学基地等文化场馆中,通过场景改造及展示展览,让游客能深刻理解新中国建设初期为争取和平发展的那段不平凡的岁月,有效弘扬了家国情怀,成为后辈向前人致敬的精神场所。
实践乡村振兴:以“红色”带动“绿色”、用“蓝色”调和全新的乡村振兴模式,依托红色资源,形成文教、文旅项目,带动周边乡村“绿色”发展,用“蓝色”的市场运营思维调和形成可持续乡村振兴模式。816小镇建设初始,帮助在地性村民上百人次就业,引导周边村民共建民宿、发展餐饮、种植特色柑橘等;帮助在地性农作物品牌化,推出特色农产品,小镇成为乡村振兴展示场,每年举办“柚子节”,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之地。
共建理想生活:为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美好生活,先辈们无私奉献在这块土地上,他们的理想、愿望、期待都是希望国家和平美好发展、后辈美好生活。向前辈们致敬更需要在前人基础上传承发扬好他们的奋斗精神及愿景。816的红色精神不应该被遗忘,通过重塑共建的方法,让这片土地成为先辈期望的样子。这是红色精神的传承,又是共建理想生活的延续。
我们向往美好的生活,我们为美好生活而奋斗,但是我们也需要不时回头看看先辈们走过的路,看看他们为这个国家争取和平所牺牲、奉献的奋斗精神。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只有传承好、发扬好他们的精神,只有讲好他们的故事、不忘初心,才有未来。
忠州老街:半城旧貌焕新颜,一座城市的回家路
修建三峡工程后,库区一座座老城纷纷沉入水下。地势相对较高的忠县老县城,也仅有约0.5平方公里的老城被保留下来,成为库区被淹老城中留存为数不多的半座原貌旧城之一,这也是一代忠县人的记忆之城。现在,我们要保护和传承好老城的过往历史及精神,既要留住乡愁又让其与时俱进、焕发新生,成为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情感记忆之地。
通常的城市更新有三种模式,一是推倒重建的地产商业模式;二是“腾笼换鸟”的景区模式,迁出了原有居民,失去了“原有烟火”味。忠州老街模式是第三种,既留住了原住民,又留住了建筑肌理历史故事、留住了原有商业业态,留下了一座城市的回家路。
忠州老街投资少、见效快,是城市及回乡青年的创业基地,老街现在共计50余个回乡创业个体。运营团队注重本底文化特色,注重孵化培育,引导不同个体到成功项目学习交流、提升自我价值,已经成为在地性青年的就业创业平台。
忠州老街分工明确,政府组织有方,引入各方面专业团队各司其职,形成开工建设时招商运营同步进入、完工即开街的城市更新管理创新方式,既减少浪费又节约时间,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可持续模式。
忠州老街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不是以建设了多少指标为目的,而是为留住记忆、留下历史。在这里我们尊重当地居民意愿,尊重每一栋老建筑老院落,让这座城市变得有温度,让百姓记得住乡愁,让我们更爱这座城市。
以记忆、共建、重生、相融核心理念打造的北仓文创街区,已经成为城市更新示范、文商旅融合示范
涪陵816小镇承载了新中国建设初期的许多记忆
焕发新生的忠州老街为城市留下乡愁,也带来活力
“成渝双城社区生活艺术季”为两地文旅资源交流与互动提供平台
俯瞰涪陵816小镇
北仓文创集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