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石柱总支部探索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
□ 通讯员 黎永清
“最近几年,‘露营经济’热度持续攀升。我通过流转村里闲置的土地建了露营基地,依托‘露营+农家乐’‘露营+文化’等方式,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这其中离不开石柱县民革组织的助力。”近日,石柱县政协常委、民革党员袁权站在新搭建的帐篷前,指着自己打造的环湖野奢露营基地说道。
在民革石柱总支部的牵线搭桥下,袁权在该县桥头镇长沙村投资1500万元建设了占地面积2000亩的农文旅融合产业民革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桥头湖畔野奢露营基地。该项目开工建设以来,累计为当地村民实现务工收入超过300万元,今年以来,村集体累计分红7.65万元,长沙村乡村振兴呈现可喜局面。
当前,民革石柱总支部正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创新探索多党合作新路径,倾情助力乡村振兴。
携手共建 结缘长沙村
今年8月28日,民革石柱总支部推动民革石柱县综合三支部与中共桥头镇长沙村党支部开展携手共建,签订基层组织结对共建协议,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互相促进”原则,推动互学互鉴,实现互促共进,持续加强党员交流互学,强化支部队伍建设。
事实上,在去年双方就已经“携手”。
去年6月,长沙村村委会提供300余平方米的闲置房屋,打造成为集会议、会谈交流、学习观影等功能于一体的“民革党员之家”和“袁权委员工作室”。
在这里,袁权充分发挥政协委员广泛联系群众的作用,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具体政策的解疑释惑工作,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既做好理顺情绪工作,又及时报告、反映社情民意。“到今年7月,我们共开展活动10次,其中开展联系群众活动7次。”袁权说,他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好长沙村及桥头镇居民,助力解决基层问题,推动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
牵线搭桥 服务精准化
“如今的桥头镇,交通便利、环境整洁、民风淳朴。蜿蜒曲折的乡村道路在花木间有了几分诗意,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变得清亮。‘爆表’的颜值吸引不少青年返乡创办民宿,我就是其中之一。”石柱县政协常委、民革党员企业家王丹枫兴奋地说,他在此投资建设了占地300余亩的“山与湖稻田农场写生基地”。该基地与藤子沟湿地公园相邻,依山傍水、风光宜人,总投资1500万元,围绕稻田农场、滨湖集市、乡创村落的发展规划,采取“农业+文创+旅游”的方式,构建起农文旅融合新格局,“预计能带动周边群众150人,年收入1000万元以上。”
“除了牵线搭桥,促成袁权、王丹枫等委员投资发展乡村,我们还紧紧围绕群众期盼和需求,开展订单化的精准对接社会服务。”石柱县政协副主席、民革石柱总支部主委谭道洪介绍,近两年,民革石柱总支部有效聚集了民革重庆市委会、民革九龙坡区委会等社会力量资源,为桥头镇捐赠农耕设备,为困难老人和留守儿童送去慰问,为长沙村村委定向捐赠工作经费;同时,还招引重庆“天籁”教育集团每年输送5000名书画艺术生到“山与湖稻田农场写生基地”实践采风;积极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民革组织智力密集优势,建立了民革农业专家联系种养大户制度,开展农业技术指导8次,邀请部分市、县专家为长沙村规划布局“写生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活力。
协同调研 注入新动能
为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为乡镇产业注入新动能,民革石柱总支部始终致力于开展“助力乡村振兴”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充分发挥民革界别优势,全力服务民营企业发展。谭道洪先后4次带领民革党员前往该县黄水镇、冷水镇等地,就如何做精做优“三色经济”(以辣椒为代表的“红色”调味品、以黄连为代表的“黄色”中药材、以莼菜为代表的“绿色”果蔬等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业高质高效等开展专题调研。
今年以来,民革石柱总支部又与中共桥头镇长沙村党支部共同开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重走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调研之路等活动8次,进一步提升了凝聚力、增强了向心力。同时,围绕乡村振兴热点问题、全县康养产业发展和基层民生实事,深入一线协同开展调研活动,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石柱康养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等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打好社会服务工作与参政议政工作的‘组合拳’,以多党合作‘基地+阵地’的联创模式为抓手,打造新时代多党合作高地,走出一条具有统战特性、党派特点、基层特色的多党合作的乡村振兴之路。”谭道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