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政策环境显著改善。以《加快创建“设计之都”若干政策》为核心,出台一揽子产业刺激政策措施,推动《重庆市工业设计振兴条例》立法,为加快设计之都建设提供法律屏障。跟进“重庆制造”向“重庆智造”转变,修订《重庆市级工业设计中心管理办法》,畅通设计主体梯次培育路径。搭建“总部+区县分中心+镇街工作站”三级设计服务体系,以重庆市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为载体,辐射建成大足、垫江、秀山等6个区县分中心,设立6个乡镇工作站,推进设计意识在基层渗透。创新工业设计职称评价体系,率先在全国开通跨省申报通道,完善工业设计员到正高级工业设计师五级工业设计职称评价制度,破除全市设计人才发展壁垒。
二是主体规模持续壮大。全市建成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0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165家,市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培育对象18家,区县级工业设计中心59家,基本构建三级设计主体培育体系。创建市级工业设计大师工作室10个,遴选市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培育对象18家、市级制造业设计培训基地46个,持续释放设计潜力。联合市政府外办创建国际设计合作交流中心14个,搭建起重庆设计与全球设计的沟通桥梁。
三是设计赋能初见成效。连续举办4届“智博杯”工业设计大赛,累计征集国内外作品超1万件,促进作品成果转化,成为热销产品。发起“好设计赋能高质量”优秀解决方案示范案例征集,企业创新类、“专精特新”类等10类17个优秀案例入选,展现设计赋能新理念。成功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设计赋能大会、2023年中国制造业设计大会,促成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搭建起“政产学研用金”交流合作平台。分级分类培育设计驱动型企业家、设计师,陆续启动好设计赋能高质量“星火计划”、新设计训练营等。
四是平台搭建日益完善。建成重庆工业设计产业城、重庆设计公园、重庆工业设计总部基地3个产业园区,签约落户企业70余家,招商、建设工作持续推进。面向18个重点区县遴选26个工业设计赋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借助公共服务平台,撬动设计资源,持续开展设计培训、供需对接、政策宣贯,推进工业设计赋能中小微企业发展。指导成立重庆工业设计职业教育集团、重庆市制造业设计联合会,汇聚企业、科研院校和社会团体力量,搭建开放共享的行业服务平台。 (陈元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