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聚焦文博会共话文化传承发展
市民在文博会现场观展体验。 廖文豪 摄
巫山新开发的下庄系列明信片、邮册、山泉水,“忠州八景”、忠州豆腐乳等忠县文化旅游商品,色彩艳丽的秀山龙凤花烛……11月16日至19日,第十二届重庆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暨巴渝文化传承发展名品展在重庆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南坪)举行,众多文创产品、旅游商品、非遗技艺受到市民热捧,也引发政协委员们对文化传承发展的共情共话。
话文创,“拼”创意“晒”文化
寓意吉祥的《大足狮》、形态各异的十二生肖手伴、呆萌可爱的石雕莲花童子……记者走进大足区展厅看到一批“大足造”优秀文创产品吸引了众多市民观看、咨询、购买。“这其中有一款采用3D打印技术雕刻的石质毗卢佛像。”大足区政协委员、大足石刻研究院文博副研究馆员唐长清介绍,通过虚拟数字化建模技术,3D打印1:1还原出造像的真实状态,形象十分逼真。
大足因石刻蜚声海内外。如何将大足石刻之美更好融入群众生活?唐长清认为,必须在数字化赋能上下更大功夫,运用多种数字技术,既让石刻“活”起来,又让石刻以文创产品、旅游商品等更多载体走向市场,从而更好宣传大足石刻。
在荣昌展厅,夏布折扇、夏布画、夏布包、夏布抱枕、夏布围巾等夏布产品让市民爱不释手。这样的场景让市政协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夏布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綦涛倍感欣慰。如今,綦涛设计的夏布服装还登上了纽约时装周、中国国际时装周T台,不断展示夏布之美。
“夏布是一块面料,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巴渝文化精髓,把夏布工艺品与实用品相结合,才能让更多人喜欢。”綦涛坦言,要进一步增强夏布产品设计创意性,建议以文化为载体,以创意设计为核心,以重庆入选全球“设计之都”为契机,坚持品牌化、时尚化、市场化导向,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国际化视野,推进非遗保护传承与工业设计深度融合发展,强化夏布产品的数智化和国际化发展,更好讲好千年夏布故事。
话“非遗”,传下去“活”起来
“这些戏,真好看!”11月17日,展会现场,来自丰都的非遗项目木棒棰戏、石工号子、龙孔戏牛舞展演赢得市民阵阵掌声。不少市民还纷纷在演出结束后,向丰都县政协委员、丰都非遗木棒棰戏代表性传承人张靖了解丰都木棒棰戏的由来和操作技巧。“联合当地多类非遗传承人,共同开展非遗展演活动,扩大了丰都非遗影响力。”张靖说,这既能推广丰都非遗项目和产品,也能更好激励非遗传承人把非遗传承下去。谈及下一步发展,张靖表示,非遗传承不仅要有情怀,还要继续探索通过“非遗+展演”“非遗入景区”“送文化下乡”等多种方式和平台,让非遗面向市场和大众,营造浓厚非遗氛围。同时,各类非遗传承人要加强交流学习,尝试抱团发展,助推非遗走向市场。
“彭水展厅里展出不少非遗‘作品’,‘乔江芳’蒲公英茶便是其中之一。”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政协委员、县文化生态保护建设管理中心负责人刘淇境说,这是彭水旭江合作社在专家指导下,凭借祖传秘方和非遗技艺,打造出的具有“苗乡、康养、长寿”地道特色农产品(蒲公英)代用茶系列,“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彭水蒲公英制作技艺等的保护与利用,同时守正创新,深度挖掘众多茶文化内涵。”
秀山展厅展示了秀山竹编、边城功夫茶、苗绣等参展品。其中,由秀山县边城秀娘职业培训学校指导的精美秀山苗绣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赏。“为了让苗绣传承好,我们加强校企结合,力求通过培训,打造家庭式作坊,将苗绣工艺与苗族服饰、苗绣挂画、苗绣香包等融入现代服饰设计,丰富苗绣产品种类。”秀山县政协委员、秀山县边城秀娘职业培训学校校长王琴说,这样可以更好搭建苗绣与大众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学员学到知识,学到技能,实现就业。她还建议成立秀山非遗艺术中心,充分挖掘更多手工艺人,让非遗传下去、“活”起来。
话合作,强协同促交流
跨区域交流合作,是此次文博会促进城市融合,助力唱响“双城记”的一大方向。
展会上,由市文化旅游委牵头打造的市级文化重点项目重庆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与成都东郊记忆园区共同打造了以“双城记——成渝文化会客厅”为主题的共建“成渝城市记忆”展厅;与天府可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辟新赛道,聚合更多文旅资源,深耕成渝市场,让天府可乐品牌成为川渝两地共同的品牌财富。“这一系列举措,是成渝两地加深合作共建的有力探索。”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副主任刘晓年表示,这将为成渝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合作方向。
10月30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民宿产业发展联盟在江津区成立。市政协委员、江津区政协副主席李祖琪认为,这是对加速区域民宿产业深度融合的有益探索。看到这次文博会上,不少民宿产业品牌纷纷亮相,李祖琪建议,用好川渝民宿产业发展联盟这一平台,加强交流互动,吸收借鉴优秀经验,科学规划、高标设计,培育江津乡村民宿特色品牌。梁平区政协常委、重庆知德文化传媒公司董事长蒋绍国也希望通过民宿联盟“抱团取暖”,形成民宿品牌集群效应,增强竞争力、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