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都有独自钟爱的风景,每人都有魂牵梦萦的地方。万家银,这个乌江喂养的村子,躺在白马山的胸膛里,像梦幻的童话。在季节的演绎里,她披着白云和彩霞,飘散着泥土和植物的芬芳。
启明星从山外升起,凌晨,像在平静的水面扔了一颗石头,几声喔咯咯,从武隆城郊响起,翻上了万家银,叫上了朝天望,飘过了蓑衣岩,生态移民村的夜色荡起了层层涟漪。朦胧的星光和移民村路灯的灯光融合在一起,让万家银有了诗情画意,有了白马奋蹄的模样。
漫漫的月色褪去,晨风渐起,第二层鸡叫重新涨了起来。在白马山深处,高山的马队起了早,马蹄声脆,筑塔基的工人牵出马匹,三三两两向山上出发。装糯包谷的大货车响起马达,车灯划破晨光,开在山路十八弯的旅游大道上。
蔬菜车下山,马队没入山中,万家银在晨曦里,以亘古不变的姿势,在乌江南岸静静地卧躺,躺成醉人的生活、迷人的风景。远处的天边,晨光打开了夜幕的一角。随着第三层鸡叫,天边起了一丝悱恻的红。红火的太阳从彩霞里跳出来,万家银霞光尽镀。
对于武隆城的人来说,早晚的万家银,跟着火烧云一起在天上燃烧。风吹过乌江,云朵飘到万家银,太阳会给它镀上一层金边。要是有雾,晨雾就从万家银哗哗地流下来,流到乌江峡谷,经常会形成茫茫的云海。在晨光潋滟里,我想起了白马山战役。1949年10月19日凌晨,在云海的掩护下,在迷雾的笼罩里,刘邓大军一部分沿319国道,潜上万家银,冲上朝天望,激烈地与国民党守军战斗。另一部分在土坎和羊角悄悄渡河,潜上碑垭,冲上大陆垭,对国民党军进行两面夹击。那个鼓角争鸣的早晨,那个炮火连天的晨光,那个红旗招展英勇冲锋的战斗场面,成了万家银人的红色记忆。白马山战役激战了3天,终于取得了胜利,解放成渝的大门成功打开,万家银洒满了烈士的鲜血,这片土地从此有了红色的基因,革命的传承,人民的希望。站在朝天望,指尖缠绕着飞霞,看着正在兴建的白马山战役纪念馆,耳边又想起了这样的话语:“经常看到天上的彩霞,我就想,那是战士们的鲜血染红的。”
万家银又叫万家营,即万营连天、万家营火之意。站在万家银,感觉一缕缕彩霞飘进了我的身体,脑海里的枪炮声淡去,过去的影子幻化出今天的万银新村。在鸟叫声中,村民肖成福很早就带着那只叫做花龙的撵山狗出来散步。说到肖成福,这个饱经风霜的老人还有过一段参与白马山战役的故事。白马山战役打响后,山高坡陡路远,后勤补给线非常吃紧。为了让战士们打仗能赢、冲锋能胜,十来岁的肖成福在地下党的组织下,参加了运送伙食的任务。万家银是打响白马山战役的第一站,这个地方在他们心中和朝天望一起,有了与天齐高的位置。战役中的万家营,烽火连营,营火连天,成了武隆人在仰望间忘不掉、抹不去的风景。参加过这场战役的许多解放军战士说到万家营,心中又会亮起万家营火,想起营火中那些奔波忙碌的热心村民。战士的鲜血以及村民的汗水浇灌了这片土地,万银村如飘扬的一面旗帜,在潋滟的晨光中发亮闪光。
万银村从海拔200多米到1400多米,在山顶铺开一片大埫,演绎着“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风景。大埫有上万亩,富饶而肥沃,柔美的山峦线勾勒着山的轮廓,脚下是奔腾的乌江,头上是高耸的云峰。春天的黄蜡李花会开满乌江南坡,似雪如云,与顶上的几大片油茶花遥相响应,更与秋天成片的糯玉米花絮惺惺相惜。过去的武隆三坪,万家银是其中之一。山里民谚唱“柴丰水足万峰坪,有柴无水天尺坪,无柴无水万家银”。过去的万家银很穷,穷在无柴无水,穷在只出红苕洋芋包谷粑。几百户人,大多数靠积望天水为生。那里的水宝贵如油,洗脸洗脚后都会把水存留起来,澄清后喂猪喂牛。2000年后,万银人把白马山大罗垭的山泉水引过来,环境好起来的万银村,此时又泛活了几眼龙洞,这儿便彻底摆脱了“无柴无水、鬼不下蛋”的恶谚。人家凋敝的万家银渐渐活络了、富裕了,与天接近的梦想在大埫生根,逐渐有了移民村,有了度假区。夏日的早晨,这里荡漾着浓郁的避暑气息,成群结队的晨练人群,追着满天的彩霞在“天上漫步”。
时光不停,每一个人都在拼。就像晨光潋滟的万家银,在岁月里爬坡,在历史里翻身,在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洗礼里,沐浴晨晖,充满活力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