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退休,吃饭就成了我的一件大事。
从小跟着父母吃单位食堂,小学、初中。高中住校,更是有学生食堂,尤其那时物资短缺,良心学生食堂,竟让我长胖很多。
最难的是下乡当知青。夏季,天不亮和社员一起出工做活路,回来大家都有现成饭吃,我却要现烧火做饭。饭刚做好,又要出工了……所幸在公社中学代课一年多,因为要为学生蒸饭、蒸土豆、蒸红薯,也有个简陋的食堂。
大学更好了。读的是师范,国家发饭票。一不如意,便拎着搪瓷缸去饭馆。炒菜是吃不起的,面食居多,最喜欢锅贴饺子。因为要排队,一般会等2至3锅的时间。一来二去,我也学会了。生煎锅贴饺子,此后便成了我少有的、可以炫耀的一项厨艺。
工作后,单位有食堂。有了女儿后,先生也学做一点菜肴,尤其红烧小鲫鱼,深得女儿和我的青睐。自己做一点,单位吃一点,直到女儿高中住校及之后,我们又才恢复几乎都在单位食堂吃饭的辰光。
退休第四年,疫情来了,虽练就了些许炊烟手艺,却是迫不得已。所以,现如今,吃了上顿愁下顿的状况,便经常发生。一句话,不想把心思放在做饭上。
谢天谢地,重庆竟然有了数字老年食堂!跟随市政协退休支部调研社区食堂,所见所闻让人不由感慨,这真是我们银发族的福音。
一
桥北社区食堂。
桥,指的是嘉陵江大桥。它一头接渝中半岛,另一头跨进江北区,是重庆中心城区两江上第一座桥。
桥北社区,隶属江北区华新街街道。
桥北社区食堂,座落在嘉陵江大桥北桥头,门口有好几路公交车站,右侧下坡几百米,即达轨道3号线华新街站。
总之,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二
10月19日11时,调研组一行到达路边公交车站,“华新街街道桥北社区食堂+疯狂掌门人牛肉面馆”招牌,抬眼即见。
大门上,一串红色游标在跳动:“幸福的底色是民生福祉”。
门口,挤满了人,大多是银发一族,围着中间的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原来他们在咨询、申办社员资格。
社员分两种:一种是免费的,华新街街道60岁以上人员可以办理,不收办理费,叫做“老人社员”。另一种是收费的,华新街街道以外、60岁以上老人均可办理,一年收费25元;不限区域,所有60岁以下的都可办理,每月收费15元。这两种收费的,叫做“社员”。
社员身份的运用有规定,比如签订承诺书、享受优惠价,等等。严重违反社员承诺书的,取消社员资格,公布其社员号和社员的姓。
墙上贴着一张价格表,显示着普通顾客、社员、老人社员三类食客不同的价格。一切都透明、公开。
11时06分,社员已排起了不短的队伍,等候11时30分开堂卖饭。
三
刚刚拿到免费乘车卡的杜女士,家住华新街辖区内,出于好奇,办理了免费社员,也曾到桥北食堂体验了几次,但最终因嫌菜品不够丰盛而告退。
同样免费乘车的王先生,为买1元一个的大白馒头,交了25元的社员年费。他说,比洋人街的1元馒头做得好。不过他没有吃过食堂的饭菜,觉得排队拥挤,没有进餐的安静环境。
但仍有很多远处的老人过来吃饭。“从璧山区乘地铁过来的都有。”工作人员对调研组讲。因为申办社员需要身份证,所以食客来自哪里,工作人员心里有数。
四
菜单上,牛肉面20元一碗,标注有4坨牛肉,这是非社员价格。调研组问,你们的价格对外也不低,人家为啥来吃?
这就是食堂大门招牌上的秘诀了:“疯狂掌门人牛肉面馆”。掌门人姓董名渝生,古稀之年的他来自重庆饭店,业内尊其为“重庆面点泰斗”。他与几位关门弟子创立了“疯狂掌门人”品牌。2020年开始探索“牛肉面馆+社区食堂”模式,于是,当年重庆饭店的金牌小吃:原汤牛肉面、酱肉大包、担担面……都被搬到了这里。
用一般菜品的价格吃大品牌的饭菜,能不火?
五
相较桥北社区食堂,明珠社区老人数字食堂“藏在深闺但有人识”。
坐落在江北区鸿恩路上,隔着马路,便可瞧见鸿恩寺公园,遍坡葱茏,满园桂花树,风景宜人。
这里没有轨道交通,公交车也是寥寥无几,地势有些陡,坡度有点高。
这样的地方,恰好适合办食堂。
理由很多。因为这里有庞大的居民点,成熟的社区,老人出行不够方便。
而数字食堂的宗旨是:让吃饭变得更简单。
食堂的全称,以“主办+社区”命名,叫做“优食管家明珠社区店”,招牌上写着“数字老年食堂”。诚如其他社区食堂“机构+社区”模式,只是优食管家全权营运,使用的是自家公司研发的智能数码餐具、灶具。
六
11月14日,气温骤降,有点冷。但食堂还没开空调,因为里边人多,食堂事先征求过老人们的意见,都说先别忙开。
86岁的刘老太,每天准时步行到食堂,总是中午12时来,坐在桌子边等半个小时,12时30分工作人员给她打菜。这天她依然穿戴整齐,红的棉鞋,黑色灯芯绒裤子,薄棉衣也是红的。她的儿子儿媳都要上班,中午没人做饭,便让她来食堂吃。儿子唯一交代的,就是他母亲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吃多少,所以让工作人员稍微控制一下她的食量。
为什么她要等上半个小时呢?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那个时候人相对少一些,刘婆婆不用站那么久。不是工作人员给她打菜吗?是的,但是她要跟在后面,指挥工作人员,每一样菜都要。一共12个菜品,工作人员掌握分量,加上老年优惠卡折扣,也就12至13元了。
七
因为是老人食堂,所以就有优惠,无论你来自哪里,只要年满60岁,就可以在这个食堂用身份证免费办理优惠,叫做“长者权益”的福利。60岁以上9.2折,70岁以上8.5折,80岁以上7.8折。“长者权益”只针对个人。
八
纪女士90岁了,为什么称她女士?因为她看上去没有一点老态。这天,她是中午11时30分到食堂的。
她背一个红色的小挎包,端着一个盘子。盘子里的粉蒸肉起码有二两,还有酥肉、海带、豇豆,手里的菜勺还盛着青菜。
这一切,都是她亲自操作,不需要帮忙。
她操作起来有条不紊。要知道,这不是简单的操作。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她的饭量比儿子还大,菜盘子旁边,冒尖尖一碗米饭,是很好的说明。
九
为啥刘老太吃12种菜,才12至13元?除了优惠打折,还有一个要点,那就是打好的每一样菜,都会在智能食物计量器上显示,每样菜都有计量、有价格,当场显示,最后统一扣在手机里。
一片菜叶,几根豆芽,几砣鱼肉,都称得出来,还有营养成分显示,提醒健康指数。
所以,这样的学习能力,于90岁的纪女士,就显得格外厉害了。我们猜她过去的职业是一名教师,一问,果然。
工作人员说,有的菜有汤汁,比如蒜泥白肉。如果连汤带水夹进了盘子,重量一下就上去了,价格也上去了。所以,要只夹肉,不要带汤汁,等称完之后,工作人员会给你添上汤汁。
很贴心的提示。
十
学习能力于银发族,是一种激励,是可以使人快乐的。
这天我们看到了又一个学习快乐的老人。张礼周先生,走路大步流星,器宇轩昂。83岁,大高个,曾是一名军人,住在隔壁小区。先前,老俩口请了保姆,洗衣做饭。但今年老伴病逝,他说起老伴还伤心流泪。
那天他第一次到食堂来,店长小杨接待他,吃完饭临走,他特意和小杨打招呼,兴奋地说,我搞明白了,下次来就熟悉这些程序了,我都可以不请保姆了。
年长张先生11岁,这个食堂最高龄者,是身体硬朗、衣着得体,94岁的张老太。每天,她与70多岁的儿子一起来吃饭。
第一天来,是工作人员帮忙绑定的人脸识别,以后,她进门刷个脸就成,儿子给她打菜饭。
如此高龄,还能自己到食堂来吃饭,也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展示。
这是老人的一块福地!同是银发族(少年段)的我们,羡慕不已。
十一
羡慕的同时,我们也思考一些问题。
15分钟养老圈要实现普惠,让社区的老人吃饭方便,社区组织要成为推动普惠的中流砥柱。
社区代表最基层的党政机构,应该是社区食堂的主打力量,应该是第三方机构的强力支撑,应该是协调好小区物业的桥梁。社区的党群中心,应该把社区养老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把社区银发族的困难放在心上。
这是一项强大的民生工程,“民以食为天”,不可怠慢。
数字重庆,是中共重庆市委提出的战略规划。老人数字食堂,既顺应了中共中央提出的民生工程战略,又实践了数字重庆的当下。
我们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