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梦魂萦绕的四面山?
从重庆中心城区出发,130多公里的全高速直达景区,在游客络绎不绝的景区门前,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块国家5A级旅游景区牌子。当地村民进出凭身份证不要门票,从他们闲适的步履中,我感觉到这里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是我第三次来江津四面山了。记得第一次来是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它还处于深深的沉睡之中,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只有风啸的尖利声。那时我在一军工企业办公室工作,陪同三位北京的技术专家来四面山看看。记得吉普车从两边各用3根树棒搭成的“桥”上驶过时,我们无不胆战心惊。
我一路介绍着四面山那属于云贵高原大娄山余脉的自然风光。来到四面山腹地原始森林的大窝铺,正遇一行人来调研封山育林禁止砍伐的事情。后来得知,他们是为解决四面山林场转产、林区林业职工重新就业的问题而来。
那时无序的砍伐已经造成四面山部分地区林木资源日渐枯竭,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1988年7月28日,四面山地区突降暴雨,水口寺等地出现大量积水,大自然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保护四面山生态,开发旅游业”已迫在眉睫。
当时要在四面山发展旅游谈何容易?习惯了“出门靠走,通讯靠吼”的山里人,就因为大山的阻隔,山里的土特产运不出去,只有脚腿硬的人才偶尔去几十公里以外的乡场上买点盐油酱醋。有的山民一辈子也没有出过山,更不要说去县城。在一个山民家庭,我看见一个小女孩在灶孔前取暖睡觉。
那时候,真的叫作“四面山,四面都是山”。山里有一个洪洞村,那里有一座陡峭的梧桐山,自古以来把村子与通往外面的路截断,人们只能望山兴叹。正如山歌唱道,“好座梧桐山,难于上青天,大早爬山顶,中午半山间,太阳落坡才出山。”
穷则思变。1989年6月,四面山洪洞村人不等不靠,自筹资金,不要劳务费,就凭着钢钎、凿子,打通了梧桐山。一条长272米、宽4.5米、高5米的洪洞隧道,硬是把四面山镇洪洞村与外界连接起来了。
2018年,我第二次来到了四面山。那次是应江津旅游局邀请,为写作《四面山导游词》而来。我们一行5人,早晨5点钟从江津城区出发,沿途经过的都是一个个大工地,汽车走走停停,路程花了8个多小时,直到中午2点多钟才达到。在这一年的6月,全长70多公里的四面山高速路全线通车了。
在那次的写作中,我们在土地岩遇到一个30多岁的新当选的村长。他得知我们是来帮助四面山开发旅游的,就坚持邀请我们到他家吃四面山的老腊肉和嫩豆花。他说他退伍后一直在深圳一家建筑公司当包工头,一年收入有20多万元。没有想到的是,四面山的乡民却把他选为了村长,希望他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作为党员,我怎能推脱呢?”尽管作为村长每月拿的职务津贴不足他在深圳包工的零头,可他说一个人的路走好了算不了什么,带领年轻人一起回来把家乡建设好了,才可以让更多的人富裕起来。
星移斗转。今年秋天我为了参加中国散文学会在四面山举办的散文创作讲座,第三次来到了四面山,我看到的仿佛是水彩画一般明丽的四面山。龙潭湖碧绿澄清,静卧在山坳之间;作为神州第一高瀑的望乡台瀑布,在彩虹的映照下,五彩斑斓,恍如天上人间。四面山下,一座绿色环保的旅游小镇在头道河拔地而起,那游人如织的热闹,给四面山平添了一份活力与风采。
而今,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地貌”特征的四面山,已经成为了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有着中国“最美十大森林公园”的美誉,绿水青山怎样变为金山银山?在四面山,我看到了最好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