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期间,市政协坚持以学增智,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围绕迭代升级“渝事好商量”协商平台,努力走好“有事好商量”的巴渝实践路,进一步优化政协协商与社会治理相结合的路径,彰显了人民政协制度的优势和效能,成为具有鲜明辨识度和广泛影响力的重庆政协履职特色品牌,得到全国政协和市委有关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提升政治能力,把握“能商量”“应商量”的标准。一是突出党的领导,把好“能商量”的方向。市政协党组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增强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及时制定印发相关指导意见和工作方案,确保协商活动紧扣党委、政府所谋所需。二是坚持人民立场,定好“应商量”的原则。出台《“渝事好商量”协商活动工作规则》,明确把协商于民、协商为民作为“渝事好商量”平台建设的目的和原则,注重选择切口小、关联广、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议题,做到“群众盼什么,政协就商什么”,把协商的过程变成与群众沟通思想、体谅包容、增进共识的过程。
提升思维能力,构建“便商量”“广商量”的场景。一是坚持开放、共享的理念,实现协商场地“便商量”。着眼于不建机构建机制,立足镇街的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文明实践站、居民议事厅等现有资源,“一室多用”明确“渝事好商量”协商场所。运用“会场+现场”“线上+线下”等形式,尽可能把协商现场搬到群众家门口,与各界群众零距离互动、就近就地方便协商,使群众“触手可及、抬腿即到、坐下就谈”。二是坚持民主、平等的理念,实现协商主体“广商量”。完善市政协专委会对口指导区县政协专委会工作机制,鼓励支持住渝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委员下沉基层参加活动,广泛邀请相关部门、镇街以及界别群众和周边群众参加协商,坚持平等探讨问题、坦率交换意见,通过共同商议达到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的实效。全市已建成“渝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场所992个,有10万余人次参与协商,“渝事好商量”成为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实践地、示范者。
提升实践能力,彰显“会商量”“真商量”的成效。一是强化调查研究,提高“会商量”的水平。把组织委员就相关议题开展专题调研作为提出协商意见的必经程序,组织委员沉到一线察实情、走进群众听民声、深入交流促真知,努力把情况摸透、症结找准、招数研实。协商过程中设置“问、答、辩”等互动环节,使各种意见充分表达,让群众全面深入了解问题情况,让党政部门更多倾听群众心声,促使党委政府的决策和工作更顺乎民意、合乎实际。二是强化监督问效,确保“真商量”的成效。建立健全协商议事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多途径、多层次拓展协商议事成果转化渠道,推动协商议事成果转化为党委政府决策,转化为改进社会治理和广泛凝聚共识的具体行动。通过组织委员视察调研、撰写提案、反映社情民意、民主评议等形式,对协商意见办理落实情况进行民主监督、长效跟踪,努力使每一个议题的协商成果都能落地见效,全市通过“渝事好商量”协商平台助推解决民生问题3812个。
(作者单位:重庆市政协办公厅机关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