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回“故宫”迎新年
——读《故宫日历·2024年》
新年来临前,我们常常期许能买回一本心仪的新年日历。2023年已挥手告别,2024年正踏歌而来。此时,被中国网友昵称为“红砖头”的“网红日历”——《故宫日历·2024年》也随之走进人们的视野。
2024年是甲辰龙年,《故宫日历·2024年》封面图案选用清代黄地九龙牡丹纹漳绒毯局部,图中腾飞于海水江崖之上的祥龙充满活力。龙,是中华文化中的神圣象征,也是华夏民族的至高荣耀。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龙的形象在千百年间植根于国人心灵深处。这本日历是了解故宫馆藏相关龙文物的手册。366天展示366件故宫馆藏文物。600余张图片,用大量局部细节和文物对比的方式,力求多角度、全面呈现文物藏品背后的故事。其中,93件是龙文物,金龙藻井、屋檐走兽、龙椅、建筑彩画等紫禁城里的龙元素悉数亮相。
故宫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承载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汇聚地。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故宫是一个特别的存在。故宫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就是它身后的文化底蕴——深远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精深的知识、高雅的艺术,但故宫文化这种深度和厚度,往往又让大多数人觉得遥不可及。《故宫日历》经过精准定位、精心打造之后,已不仅是一种查询日期的工具,还是一个满足大众文化需求又兼具实用性的文化品牌。作为有着礼品属性的工具书,《故宫日历》在装帧上凸显精美,整本书以现代精美装帧技术的“新瓶”装传统文化的“老酒”,从视觉上贴合了读者的审美愉悦。
日历书以日历的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普及与传播,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高品质、个性化美好新生活的需求。传统的日历一般只具有纪年、社会教化、装饰性和商业宣传等一种或者两种功能,而《故宫日历》将这些传统功用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并完美地集于一身。可见,《故宫日历》成为“网红”,其胜出的理由来自于浓缩了古代历法精髓的传统日历与古典文化元素的完美融合,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光彩绽放。
作为一本拥有百万读者的畅销出版物,《故宫日历》的火爆自然也离不开几代故宫专家的奉献和探索,它是故宫人在研究、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付出辛勤劳动后所取得的成果。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是《故宫日历·2024年》的一大特点。通过深度挖掘藏品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从历史、情感、文化和美学的角度满足读者对传统文化的需求,提升读者的文化自信,《故宫日历·2024年》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寻找到了一个最佳契合点。
关于《故宫日历》的来龙去脉,在20世纪30年代的相关史料中多有记载。比如,著名学者钱玄同就曾在1930年12月24日的日记中提到:“午后至直隶书局购故宫月份牌,每日印一件故宫的宝物,共365件,很有意思,价一元七角。”这就说明,至迟在1930年末,一日一图、印制精美的《故宫日历》已经出现。当然,钱玄同于1930年末所购者,应为1931年《故宫日历》,是为新年购置的自用品。2009年,以1937年版《故宫日历》为蓝本的“复刻版”,新版《故宫日历》翩然面市。“复活”之后的《故宫日历》,出人意料又在意料之中地备受社会各界瞩目与喜爱。显然,这一有着深厚文化积淀与沧桑岁月见证的日历产品品牌,唤醒了国人的文化记忆与情怀寄托。
《故宫日历·2024年》的设计理念既符合读图时代的视觉化转向,又为读者随时记录生活点滴、留下生活印迹提供了诸多便利。翻阅它,就像在品味一桌有温度、有情感的文化大餐,能充分感受到中华文明在指尖流淌。品读这本日历,读者在斑斓文物中穿梭,也能很自然地把关于故宫历史的碎片连接起来,可以补缀出关于故宫史实的知识体系。当然,龙年翻“龙历”,读者也把新年里的喜庆吉祥,把一座散发着馨香的“文墨故宫”带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