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竹为友
□ 作者 陈利民
“梅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象征着中国文人高雅的品质。其中赞美“竹”的诗词浩如烟海,东坡居士有名言:“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而古代有两位画竹的高手。古代画竹第一人当属清代的郑板桥,但北宋时期画竹的文与可,不是人尽皆知。
“扬州八怪”代表人物之一郑燮,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他画了五十多年的竹子,艺术个性独创,艺术风格多样,其功力已经达到胸有成竹,炉火纯青。
郑板桥三十而立时,在扬州卖画为生,艰难度日。直到四十岁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乾隆元年,他又赴北京参加会试,中贡士。随后,任范县和潍县知县。郑板桥性情直爽,做官清廉,心系百姓,文人风骨坚如磐石,气节劲挺如清竹。
郑板桥在绘画方面,多以兰草竹石题材为主,其墨竹的艺术成就已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代表作《墨竹图》《竹图》《竹石图》《兰竹石图》等。正如他自己所说,写诗作画:“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固不在寻常蹊径中也。”
北宋画家文与可画竹造诣颇深,他的人文气质和艺术品位同样令人敬佩。文与可何许人也?他是苏东坡的表弟,自号笑笑先生。在陵州、洋州和湖州做过太守。据记载:“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缣素是古代一种质地细薄的丝织品,可以在上面书写文字。那些人以缣素向文与可求画,他瞧不起,不稀罕,要拿缣素做袜子。
总之,无论是郑板桥还是文与可,他们运用中国传统笔墨画竹子,人品高风亮节,画品彪炳千秋。
录入: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