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4年03月0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聚焦2024全国两会 统筹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多措并举  让生态更优绿色更浓 三峡之巅

版面翻页
聚焦2024全国两会
03
统筹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 本报记者 李忆南 程颖 程卓/文 秦杰/图

蒙格丽

杨光

张睿

余国东

长江经济带具有横贯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其高质量发展关乎国家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一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了4次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要求,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掌舵领航、谋篇布局。

今年全国两会,生态保护、污水处理、低碳转型、统筹推动等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议中的“高频词”。如何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部分住渝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高水平建设美丽重庆”主题,接受了媒体专题采访。

蒙格丽: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 确保“一江碧水向东流”

过去一年,民盟重庆市委会先后11次在重庆市内及云南等省市调研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并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这次,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民盟重庆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蒙格丽带着凝聚集体智慧的调研成果走上了全国两会。

“我们通过调研发现,近年来,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高度重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蒙格丽以重庆为例,介绍了重庆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情况。她说,重庆已建成91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550.9万吨/天,均达到一级A以上排放标准;820座乡镇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100.19万吨/天;已建成2.7万余公里城市排水管网、1.4万余公里乡镇污水管网,城市建成区排水管网密度突破15.2公里/平方公里,消除了生活污水收集设施空白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70%以上,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98%和85%以上,多项指标居于西部领先、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前列。

“然而,城镇生活污水仍然是影响长江经济带水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蒙格丽说,调研发现,长江经济带不少城市城镇污水管网历史欠账较多、污水应急处理能力还不强、乡镇污水处理有短板。为此,蒙格丽建议,加快补齐污水管网短板。“水环境污染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她呼吁各部委联动协同,将污水管网建设融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更新等工作中一体推进;创新方式方法,设定合理目标,分阶段逐步推进老旧城区、乡镇的污水管网更新改造;合理设定污水管网运维目标,加大管网运维人力、财力投入力度,加强城镇排水管渠污泥处理。

除了补齐污水管网短板,蒙格丽还建议提高应急污水处理能力。“国内外发达城市的应急污水处理能力,是满负荷运转处理能力的0.5倍。”她建议,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应积极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的应急储备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之间管道的互联互通建设,提高污水处理韧性。

为切实抓好乡镇污水处理工作,蒙格丽提出,应加大乡镇污水管网项目投入,推进住户污水有效接入管网,提高乡镇污水收集率;加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维护,理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投资建设运行的工作机制;建设乡镇污水处理智慧系统,提升运维人员专业水平,促进乡镇污水处理降本增效。

“长江沿线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BOD5的平均浓度在68.7mg/L,低于全国的中位值78.6mg/L;而北方城市污水厂平均进水浓度普遍比南方高50%左右。”蒙格丽说,由于生活习惯、气候条件、地下水位等差异,导致长江经济带地下管网漏损对环境的污染更重,而达到治理目标的要求将比北方更困难。在她看来,应充分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生活习惯、水文气候等条件的差异,制定长江经济带差别化的目标考核和评价标准。她建议中央加大对长江经济带雨污分流改造、污水管网修复治理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建立跨省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调平台,加强长江经济带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确保“一江碧水向东流”。

杨光:发展绿色低碳农业 加速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既是碳减排的主攻方向之一,又能创造碳汇。”全国政协委员、民建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杨光认为,修复长江经济带的生态环境,要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健全科技、激励、数据三要素,加快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低碳转型。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主产区,也是各种经济作物、水产品和畜产品的主产区,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起着关键性作用。”杨光说,但水稻种植中的化肥施用、农业机械能耗和畜牧养殖业是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虽然目前已有较多成熟的绿色低碳农业新技术、新要素和新耕作制度,但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如何控制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替代速度、保持农业生产的稳定极具挑战。

通过深入调研,杨光还发现,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绿色低碳农产品的支付意愿也逐渐提升,但总体市场规模仍然偏低,同时还缺少农业碳汇的价值实现机制,农业低碳转型也缺少数据支撑。

带动农业减排增效,杨光认为,要健全科技要素,加速形成长江经济带农业新质生产力。一方面,深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继续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大力推广精准施肥、种养循环、水肥一体化等绿色先进施肥技术,统筹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点建设和宣传培训工作。另一方面,在长江经济带大力推广水稻控制灌溉技术,降低水稻种植过程中排放的甲烷,并设立电动农机购置专项补贴,提高智慧农机、电动农机的普及率,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直接碳排放。在畜禽养殖业中,他建议大力推广粪污协同管控、精准饲养、改进饲料配方等技术,提高畜禽养殖效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杨光认为,除了科技要素,还应健全鼓励要素,完善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激励机制。“不断完善以绿色低碳农业为导向的补贴制度,创新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差异化支持措施。”杨光说,可以将地力补贴与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等农业降碳固碳措施紧密挂钩,降低农业经营主体采纳绿色低碳农业生产技术的成本。同时,支持上海、重庆、湖北等三个长江经济带试点碳市场探索建立农业碳汇入市交易平台,鼓励工业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合作,利用农业低碳转型产生的碳减帮助企业履约减排目标,也能为绿色低碳转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带来额外的收益。“还要提高绿色低碳农产品认证标准的统一化和国际化水平,加大对绿色低碳农产品市场监管执法力度,倡导绿色低碳消费理念,通过激发绿色低碳农产品需求促进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杨光说。

“健全数据要素,需要提高农业碳汇测算和监控水平。”聚焦数据要素,杨光建议,通过设立专项科研项目,鼓励气象学、土壤学、植物学等领域的跨学科合作,开发和完善适用于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的高精度农业碳排放和碳汇计算模型。同时,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传感器等智慧农业技术提高农田碳汇实施监测水平,降低数据采集成本;建立长江经济带农业碳汇数据共享平台,支持农业碳汇测算和监测的最佳实践和技术的交流和共享。

张睿:以科学规划引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全国政协委员、民建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张睿介绍,近年来,围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重庆建设,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展了一系列重要工作,持续为美丽重庆建设贡献力量。

“2018年,我局就制定了《重庆市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统筹规划》,以‘山清水秀生态带、便捷共享游憩带、人文荟萃风貌带、立体城市景观带’为目标,围绕滨江路外侧、滨江路内侧和滨江路三条主线,提出26项规划指引,指导我市‘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有序开展。”张睿说,目前109公里岸线治理已初见成效,滨水空间品质大幅提升,增强了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此期间,《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规划方案》《重庆嘉陵滨江生态长廊规划》《重庆市江城江镇江村滨江地带品质提升专项规划》的制定,江心绿岛规划研究的开展,重庆中心城区“两江四岸”绿化缓冲带的划定等重点工作,也为强化长江上游生态大保护,加强岸线生态修复治理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为进一步优化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城市规划统筹,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请市政府成立了两江四岸规划设计统筹工作专班。张睿表示,通过搭建高水平技术服务平台,实现从整体规划设计到建设实施全过程把控,确保了实施效果不走样。

在全面提升我市城乡风貌建设水平方面,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于2023年制定了《新时代美丽重庆城乡风貌整体规划》。“规划围绕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目标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解读重庆之美,梳理城乡风貌现状问题,构建了美丽都市、美丽新城、美丽镇街、美丽乡村于一体的美丽重庆城乡风貌体系,力求全面提升我市城乡风貌规划建设水平。”张睿结合本职工作,对该规划进行了进一步解释。

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需久久为功。在规划基础上,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又推动美丽重庆城乡风貌示范创建活动,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十四五”重点项目为指导,结合正在开展或即将开展的项目,逐步推出一批城乡风貌示范标志性成果,以点及面,实现城乡大美格局显著提升,形成具有文化气质、整体协调、明快清新且富于现代和传统相结合的大美风貌。

“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独特魅力等重要指示要求。”张睿表示,接下来,会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握历史演进规律,强化规建管协同,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高水平建设美丽重庆,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重庆力量。

余国东:坚决打好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说,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时刻在耳边回响,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高水平建设美丽重庆。

“近年来,重庆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系统推进美丽重庆建设,坚决打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持续巩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效果显著。”余国东说,主要体现在生态保护修复持续加强、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绿色低碳转型提速增效三个方面。

余国东介绍,目前,重庆已完成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长江“十年禁渔”退捕任务,成功创建6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6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缙云山生态环境整治、秀山锰渣场整治成效明显,渝北铜锣山矿区和广阳岛生态修复入选全国山水工程典型案例;连续4年获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优秀等级,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7年保持Ⅱ类,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4年稳定在320天以上,土壤、地下水、声、辐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连续10年未发生辐射事故,连续17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12个、绿色工厂133家,碳市场累计成交4753万吨,全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绿色贷款余额超过6800亿元,气候投融资项目入库497个。

“下一步,重庆将推进落实‘14710’工作体系。”余国东表示,将坚持深入打好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深化限塑减废协同治理攻坚、提升城乡风貌整体大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系统重塑、健全美丽重庆建设组织领导和保障体系等“7项重点任务”;实施“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入河排污口整治攻坚、移动源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秋冬季“治气”攻坚提升、农村黑臭水体和生活污水治理、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环评服务“惠企便民”、“利剑治污”、成渝地区生态环境联建联治、生态环境治理数字化等10项行动。

“未来,将坚决打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能级,在推动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上展现新担当取得新突破。”余国东说,将努力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作出更大贡献。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