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谦
杜惠平
董洪川
高新波
卢跃富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25次提及就业,就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服务已成为推动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着力点,为此,部分住渝全国政协委员聚焦就业服务献计献策。
加强人岗匹配精准推送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中仍存在就业统计主体联结不够、统计对象精度不够、类别覆盖不全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九三学社重庆市委会主委屈谦经过调研发现,需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协同联动。他建议优化数据发布机制,调整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标准类别,前置就业统计节点,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由人社部门统筹掌握;教育行政部门、高校优化现有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制度,准确掌握学生去向信息,为就业数据统计做好基础数据支持;三方机构协助做好就业数据的收集、分析等工作。同时,迭代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政策机制。
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跃度,稳经济扩岗位以推动更加充分地就业,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主席、民盟重庆市委会主委、重庆理工大学校长杜惠平建议,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及活力,如加强新业态就业及灵活就业政策配套,引导建立保障多方利益和实现共赢发展的平台运行模式,通过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更加稳定的新业态就业工作岗位。此外,他还建议加强民政、人社、市场监管等部门数据的深度互通,对本地区企业用工需求及劳动力市场供给信息进行分析匹配,以更权威、更有影响力的官方人力资源供需平台实现人岗匹配精准推送。
统筹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重庆市委会副主委、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表示,高校毕业生是促进就业的重点群体,而当前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董洪川建议,解决就业问题首先可以拓宽国内升学渠道和国际留学渠道。其次,应进一步深化高校“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技能培训、就业指导,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同时,支持社会招聘服务平台与学校长期合作,规范就业中介市场。
“当前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日益扩大。”在董洪川看来,还应建立多元化劳动标准制度,支持劳动者通过新就业形态实现多元化就业,同时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保障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基本权益。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邮电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高新波表示,当前,就业育人面临新挑战。一方面,就业市场性岗位容量相对不足,就业岗位拓展受限;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素质与岗位需求差距较大,供需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高新波介绍,重庆邮电大学已将推进就业育人融入“大思政课”、党团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建成“8+X+1”就业课程教育体系,课程将必修环节与选修环节相结合,将共性教育与个性需求相统一,取得了很好的就业指导教育效果。他建议高校通过就业状况反馈,调整学校招生计划规模结构、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改革,不断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用人需求供需两端更加适配。
深化劳动权益服务保障
“数据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给大家的通信带来了便利,但有些时候也影响了劳动者的休息权。”一直关注产业工人休息休假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重庆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喷粉工序长卢跃富认为,注重劳动者休息权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就业问题的解决。他发现一些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进工作群,劳动者下班后也会收到群里的工作安排信息,需要及时回复并处理。“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需要有更细化或明确的法律对此进行规范,平衡好劳动者的工作和生活。”卢跃富说。
不仅如此,卢跃富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情况向好,但还是滞后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匹配。为此,卢跃富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带薪年休假相关宣传,提高产业工人保障自身权益意识;鼓励发展假日经济,柔性引导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