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4年03月28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百家传媒秀山行”公益宣传 边城起新景

版面翻页
“百家传媒秀山行”公益宣传
04

边城起新景

“一脚踏三省、三省共一城”,地处武陵山脉的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重庆东南门户,位于渝、鄂、湘、黔四省(市)毗邻地区,处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东线主动脉上。

3月21日,记者参加了由重庆市报业传媒协会主办,中共秀山县委宣传部、秀山县融媒体中心承办的“百家传媒秀山行”集中采访活动,深度挖掘高质量发展的“秀山样本”。

“秀山制造”出国门

采访当天,渝怀铁路秀山站铁路集装箱货场一派忙碌,工作人员刚处理完秀山及周边工厂所需原材料的中转分拨业务,紧接着又开始装载秀山至莫斯科的玩具手环盲盒。

“我们的玩具顺利出口到欧洲,通过中欧班列运输,时间缩短了1个月以上,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生产这批手环的秀山县振雄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天宇告诉记者。

秀山是市政府明确的6个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近年来,借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东风”,秀山立足区位优势,持续提升区域对外物流枢纽基础设施水平和能力,致力于建设互联互通的一体化基础设施网络,健全海关、保税仓、货场等功能设施,加快打造东线物流枢纽,实现陆海高效联动、公铁一单到底的物流格局,步入了发展快车道。

2023年10月12日,秀山10万标箱铁路集装箱货场竣工通车;2023年12月28日,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冷链)公路班车“秀山秀橙”秀山—东盟(越南)首发;2024年2月28日,中欧班列“武陵山号”秀山至莫斯科首发仪式举行……目前,秀山已实现钦州—秀山武陵山班列周班运行,开行秀山—莫斯科中欧班列,开行秀山—缅甸仰光、秀山—越南河内跨境公路班车。

物流通道的建设不仅加速了货物的流通,更带动了贸易的繁荣和企业的发展。重庆秋之艺文化用品有限公司是落户秀山的企业之一。“我们的订单主要来自东南亚,对运费、运输时间比较敏感。”公司负责人说,以前货物从秀山到东南亚,要经陆路到宁波港,通过海运抵达目标城市。现在直接经西部陆海新通道南下到钦州再搭乘出海班轮,通过“一箱到底、一单到底”铁海联运方式,可节省10天左右,每4个标箱还可省下约1万元的运输成本。

西部陆海新通道带来的便利和红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产品通过武陵山国际铁海联运班列、东盟跨境公路班列借“道”出海,拓展国际市场。同时,西部陆海新通道放大了秀山及周边地区的优势,实现了由“通道物流”向“通道经济”的转变,推动更多“秀山制造”“武陵加工”走出国门、通达东盟。目前,已有大量玩具、手机配件等“武陵加工”产品经秀山转道出海,并吸引了进口锰矿石、铬矿石、石油焦等原材料经秀山中转分拨。

“力争到2027年,建成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西部陆海新通道东线物流枢纽;货运量、集装箱货运量、班车班列开行量、快递业务量、专业市场交易额、进出口贸易总额等主要指标均实现倍增,通道综合物流成本下降20%,全程物流运行时间压缩30%。”秀山县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雷钧友介绍,2023年,秀山通道运量增长超90倍,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278%,增速位列全市第2。今年1至2月,该县进出口贸易额已达到5000万元,同比增长239%,预计全年可完成通道运量5000标箱以上,进出口贸易额突破5亿元。

接下来,秀山还将抓住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的时代机遇,深入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扩大对外开放能力和水平,立足秀山、服务武陵、辐射全国、链接东盟,让合作共赢之路越走越宽。

以“叶”兴“业”活力足

走进秀山县兴隆坳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只见春日暖阳下,当地采茶村民正带着竹筐竹篓,穿梭在郁郁葱葱的茶园中,采摘当季春茶。

秀山位于北纬30°的“黄金产茶带”,是中国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近年来,兴隆坳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依托丰富的茶资源和深厚的茶文化,共发展茶叶3000余亩;按照“茶旅融合”思路,建设樱花茶园、五彩茶园、茶园迷宫、现代农业科技展示馆等多个农旅融合项目,做优“茶文旅”融合文章,创新推进“茶文化+”“旅游+”跨界融合,实现了“茶区变景区、产品变商品、茶山变金山”的转变。

不仅在兴隆坳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在秀山各地,茶产业遍地开花。在秀山县海洋乡芭茅村,当地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种植2000余亩茶叶。“就拿采茶来说吧,村民们仅通过采茶就能实现月均增收3000元。”海洋乡副乡长杨乐介绍,海洋乡是该县茶叶规划重点乡镇之一,茶叶加工年产量12万余斤、年产值1000万余元,直接带动6000余名村民就近增收。

近年来,秀山围绕茶叶产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制定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近3年来,该县通过“打捆资金+优化项目”方式,累计落实财政资金2.9亿元,帮扶茶叶产业项目达536个。

在这过程中,秀山紧扣“秀山毛尖”茶叶公共品牌,通过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持续跟进产业加工技术,大力实施产销保障等举措,让茶叶产业农旅互通,实现惠企助农。

目前,该县茶叶已取得绿色认证120个、有机认证34个、地理标志2个,秀山茶叶成功获评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秀山县佳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得“全国首批生态低碳茶园认证”“全国三茶统筹发展典型案例”,峨溶大坪茶园获评全国“三品一标”种植示范基地,茶产品荣获市级以上奖励237项。秀山已成为全市最大的茶叶产地县、茶叶综合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茗香武陵,茶秀边城。随着秀山茶叶的名气在市场上一路走高,“秀山毛尖”也成了当地文旅产品的新宠。去年4月,首届“秀山毛尖”杯茶王赛暨第二届武陵山茶文化节,就吸引了四川、山东等省市以及台湾地区的90余家茶企茶商参加。

“人气”加持下,带给当地的全是“实惠”。“去年,秀山县19万亩茶叶基地,已带动4万群众就近就业,实现务工收入达3.2亿元、经营性分红1.1亿元,还培育出一批市级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发出一系列茶旅对应产品。”秀山县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农旅融合发展中,秀山不仅发展出茶叶产业,一批以山银花为代表的中药产业、以柑橘为代表的水果产业同步“出圈”,成为富民产业。

画里走出新秀山

来到洪安镇,站在洪茶大桥上,桥那头便是湖南省。桥下碧波荡漾,周围是鳞次栉比的特色民居古建筑、探春访景的游客……“书中边城·画里秀山”,名不虚传。

“坐船、坐船,想去哪里划到哪里,慢慢划又安全!”“来坐拉拉渡,体验不一样的古渡,感受古镇风情!”在洪茶渡口前,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吸引了不少游客。

“这是我们坐的第4趟船了。我们昨天从长沙来,现在要带孩子去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纪念馆开展红色研学。”来自陕西的游客李女士说,在这里享受了三省定位秒切换的新体验,旖旎如画的山水风光让人心旷神怡。

近年来,秀山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在旅游业态开发、精品线路优化、发展质效提升、服务品质升级等方面下足功夫,不断擦亮“书中边城·画里秀山”这张名片。

2023年6月,洪安边城风情小镇正式开街,立足三省风情、三省美食、三省工艺,打造“社区+街区+景区”三区合一的“宜业、宜游、宜居”,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集聚。

同时,当地积极探索“红色旅游+”“历史文化+”“产业文化+”多重融合发展路子,组建专业合作社,培养边城“绣娘”,推出长桌宴、采茶节、龙舟赛、民俗展演等各类文旅活动,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洪安土家苗乡文旅氛围,促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眼看家乡发展越来越好,在外务工的洪安镇村民黎大林回到家乡,和朋友一起合伙经营民宿。在旅游旺季,民宿30间房间常常供不应求。民宿经济不仅提高了他的收入,也为众多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返乡就业创业。

春和景明,陌上花开,青山相伴。春天的川河盖,又是另一番景象。

从游客中心出发,乘坐索道天梯上盖,便来到“云端花园”——川河盖。行走在陡峭悬崖的游步道上,俯瞰紧贴峭壁百转千回的45道环山公路拐道,宛如一条巨蟒蜿蜒盘旋。眼观心悟,群山云海,风景如画。

依托川河盖景区自然优势及日趋提升的知名度,景区周边村民也搭上致富快车;山银花、茶叶、柑橘产业和智能植物工厂科技示范基地让当地实现农业加速跑,为农户带来致富好“钱”景;进村入户吃农家饭、观田园景、采生态茶的游客也在逐年递增。昔日的偏远、穷困山乡,而今正变成一处处全新的旅游目的地。

云海、星空、奇峰峻岭、运动基地……一一领略川河盖的美,过往游客的赞美声不绝于耳。“这里的地貌平坦又险峻,一路美景相伴、故事相随,如果夏天过来游玩那简直就像是在一个天然空调房,太舒适了。”广东游客刘先生一路从洪安边城过来,直言不虚此行。

“举旅游之旗,走振兴之路”,秀山不断丰富业态,培育品牌,做强产业,让风景串珠成链,由简单的观光游转为历史文化游、红色体验游、生态风情游,为乡村振兴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程颖)

边城风光 秀山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采摘春茶 程颖 摄

炒制新茶 秀山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风光旖旎的洪安边城 程颖 摄

川河盖——45道拐 秀山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