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持续推进“完善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机制”改革
5月21日,市政协召开“完善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机制”改革项目推进会暨市政协委员工作室授牌仪式,总结工作经验,做好示范带动,推进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走深走实。
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机制,是党中央对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市政协以“渝事好商量”协商平台和委员工作室联系界别群众平台为支撑,谋划实施“完善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机制”改革项目。
今年2月,市政协成立以主席程丽华为组长、副主席段成刚为第一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谋划部署改革工作,在狠抓改革项目进度、提炼基层典型案例、提升服务为民实效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并形成每周改革例会制度。
“为进一步理顺运行机制,市政协联络委按照‘一项目一方案一专班’工作要求,制定了《完善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机制改革方案》,组建项目推进专班,绘制了改革项目架构图、作战图,明确了改革项目责任、任务、措施、时效四张清单。”市政协联络委主任周旭说,通过制定制度文件,定期统计数据、汇编事例案例、编发工作提示、深入走访调研、现场督导指导等方式加大了统筹组织力度。市政协各专委会,市级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区县政协积极响应、迅速行动,住渝全国政协委员和市、区县政协委员主动参与、担当作为。改革项目广泛参与、守正创新、唯实争先的良好局面逐渐形成。
如何让项目平台更富特色?市政协坚持在数字赋能上求突破、在理研宣传上下功夫、在活动开展上出实招、在区域联动上做文章。其中,按照“一件事”“场景化”理念,市政协认真梳理业务功能,对接应用建设需求,依托“重庆数字政协”平台新建“渝事好商量”“委员工作室”子应用系统,促进市、区县政协数据融合、工作联动,为委员全天候、多场景开展履职活动创造条件。
在理论研究深化工作实践方面,市政协结合工作实际形成理论文章《关于做好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的思考》,获得市政协“地方政协工作理论与实践”研讨优秀论文一等奖,编印《“委员工作室”百例故事汇编》;綦江区政协《“渝事好商量”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入选市委改革办印发的第一批基层改革典型案例;“‘渝事好商量’走好‘中国式商量’巴渝实践路”获首届重庆市改革创新奖银奖。
特色化推进改革的举措还有很多。如市政协把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有机嵌入市政协领导“四下基层”“服务为民”活动,引导各专委会将与基层治理、民生实事相关的协商活动纳入“渝事好商量”协商平台工作范畴,组织政协委员依托“渝事好商量”、委员工作室两大平台,聚焦“国之大者”、民之关切,广泛开展宣传宣讲、协商建言、便民服务等活动,充分激发政协委员履职活力;用心打造川渝政协“有事来协商·渝事好商量”共商平台,在《川渝基层政协协同履职2024年重点工作计划》中,明确了27项川渝地区政协联合协商事项,凝聚川渝毗邻地区发展新合力,以“精、准、快”的基层微协商补位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市政协坚持突出质量导向,让改革项目实施更具实效,目前项目年度核心指标完成进度过半。”市政协改革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全市建成“渝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场所921个,累计开展协商议事活动4779场次,各级政协委员参与协商2万余人次,助推解决5400余个民生问题。市政协各专委会指导挂牌运行市级委员工作室19个,各区县政协指导挂牌运行区县级委员工作室243个,实现各专委会、区县政协全覆盖,三级政协委员约3580名入驻各类委员工作室,累计开展宣讲宣传852次,收集社情民意1511条,开展协商建言1106次,服务群众达15236人次。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在扩面增点、制度规范、数字赋能、协同履职、宣传交流等方面狠下功夫,特别是下半年重点抓好出台一项《委员工作室运行质效评价标准和办法》规范性文件、开展一次片区交流会、组织一次平台系统使用视频培训会、授牌一批市政协委员工作室、汇编一批改革典型案例、表扬一批改革项目先进单位及个人等“六个一”工作,搭好联系服务“连心桥”,办好人民群众“暖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