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文博
“有人倒地,呼喊无应答。应马上平放、检查脉搏,判断呼吸心跳停止,需立即拨打120并进行胸外按压急救。01-02-03……人工呼吸!01-02-03……人工呼吸!”5月23日上午,铜梁区东城街道姜家社区议事亭内,该区政协委员、社区干部、群众代表、医护人员和区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上演了一场分秒必争的“生死营救”。
不同于平时的急救,此刻,大家的焦点不在“患者”的“伤情”,而在于专业医护人员讲授的急救知识要领。原来,这场“生死营救”是铜梁区政协“渝事好商量”协商活动前的应急救护知识现场培训。
培训只是手段,科普才是目的。“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急救难题?”有了现场培训的基础,该区政协社法委主任刘兵的问题一经抛出,现场群众就纷纷举手热情抢答:“止血包扎、溺水急救都想学。”“老人、小孩被异物哽住该怎么办?”……
群众代表和社区干部的问题引发了委员们的深度思考,掀起一轮商量热潮。
“建议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加强救护培训基地建设,依托区中医院现有人员、场地,定期向社会开放。”来自区政协残联界别的肖师在委员的建议得到一众附议。这也让从事基层卫生服务工作的孔中委员思考如何进一步强化基础设备配置。他认为,如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这样的“救命神器”,在车站、大型商超、学校等人群集中的公众场所均应合理配备。
如何加强应急救护培训队伍建设?区政协社会福利界别的程琼和蒋明琴两位委员的观点不谋而合,她们建议从娃娃抓起,大力推进应急救护知识进校园相关工作。区政协社法委副主任陈汝亮则认为,应把社区干部作为应急救护培训队伍的“生力军”,“因为他们是离群众最近的人。”
“数字赋能应急救护正当其时。建议推进更多数字化的应急救护便民应用建设。”铜梁区政协副主席汪龙的建言立刻把大家的思路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如何开通线上‘绿色通道’,通过远程医学指导让更多卒中患者、哽噎者、分娩产妇获得有效救治呢?”现场又开始了新一轮协商热潮……
对于群众的疑惑和委员的关切,铜梁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唐升长一一回应。同时,他表示,将利用“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全国防灾减灾日”等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救护知识宣传;常态化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五进”工作,调动全民参与积极性;同时强化课程设计,注重实操,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