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我市公布高考分数,志愿填报成为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大学怎么选?专业怎么挑?如何在这个关键时期做出最优选择?为此,记者采访了部分委员、专家,请他们为考生和家长支招。
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副主任吴睫所在的昭信教育研究院已连续20年主办重庆市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咨询会。他向记者介绍了今年高考志愿填报政策的相关变化,即:公费师范改革为4+2本硕连读,本研衔接师范生公费教育是此前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的迭代升级,是向更高水平教师人才培养和供给的现代转型,能够有效提升教师队伍学历结构,高质量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艺术类改革,进一步提高了文化课成绩录取要求,加强考生文化综合素质考查。
“志愿填报的核心步骤之一是要熟悉重庆高考填报政策。”吴睫建议,考生和家长首先要及时关注重庆市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最新高考政策和填报指南,了解志愿填报的时间节点、批次设置、录取规则等关键信息;其次要进行自我定位,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规划,确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然后研究不同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就业情况等,选择与自己兴趣和职业规划相匹配的学校和专业;还要在正式填报志愿前,进行多次模拟填报,熟悉填报流程,并调整志愿顺序,确保志愿的合理性;最后要科学、合理、仔细地完成高考志愿填报,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在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孙芳城看来,长远的规划关乎考生的成长,“高考填报志愿,只涉及是否被大学、专业录取,但更重要、更应关切的是进入大学之后的学业发展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孙芳城建议,志愿填报要从考生的个性、兴趣、能力等实际出发,要对未来发展做出认真分析和科学研判。在尊重考生意愿的同时,也要尊重考生的兴趣、能力和心理素质,鼓励他们报考适合的院校、专业,不盲目跟风,也不追逐所谓的热门专业。
“读大学不是终点,仅仅是人生旅程的一段,要在战略上重视,但不要以为一考定终身。”市政协常委、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财务管理系主任王林希望考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他说,志愿填报很重要,但也要看到,高校有很多选择,入校之后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第二专业,还可以通过考研等考到自己更心仪的学校和专业,“专业无所谓好与差,只要学到本专业前列,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学术都可以有很好的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