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政协开展提案办理协商
近日,在金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政协中共界别、南宾片区的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乡镇负责人看见从红薯中提炼出的淀粉,经自动化加工设备一路“重塑”后,变成粗细均匀、颇具韧性的粉条。
红薯产业是石柱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如何推进红薯种植和加工规模化、标准化,推动红薯产品走向更大市场,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当天,委员们带着这些问题,参加了该县政协组织开展的《关于在全县大力发展商薯19号红薯产业的建议》提案办理协商。
上述提案由石柱县政协委员刘春提出。“调研发现,当下淀粉及淀粉制品市场需求量很大,我县具备发展红薯产业的环境条件,又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要抢抓机遇大力发展红薯产业。”在石柱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刘春提交提案呼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施规模化种植,优化补贴兑现机制。
“这几年村民种植红薯的积极性不高,种植规模缩小,导致红薯原材料缺乏,有时还需向河南等地购买,生产成本也提高了。”金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向委员们介绍了企业遇到的困境。
“1斤粉丝7元,生产1斤粉丝约需6斤红薯,除去生产、运输等成本,1斤红薯的收购价约为0.5元,1亩土地大约能产5吨红薯。”王力委员算起了红薯种植经济账。他说,红薯收购价格低,劳动力付出量大,成为影响农民种植红薯积极性的主要因素,要从红薯产品精深加工入手,提高产品附加值,多让利于民。
谭金芬委员分析了当前的农业产业补助政策,“现有政策只有对50亩以上的种植规模进行补贴,但我县受地理环境影响,个体农户很难达到50亩以上种植规模。”她建议,调整补助政策,有效激发群众种植的积极性,进而实现连片规模化种植。
在石柱县政协副主席隆文波看来,还应着力构建“公司+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动种植模式,推动“三增两降”(增加种植规模、增加收购价格、增加产品附加值,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病虫害率),这样能更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强化“部门+高校+企业”种植技术指导,推广现代化机械化种植技术应用,大力培育专业种植技术人才……谭友奇、谭千明、黎永清、刘光荣等委员也踊跃建言。
听取委员建议后,参加会议的石柱县政府副县长王淑蓉回应道,县政府将持续在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加强红薯品牌建设上再加力、下功夫,让红薯成为农民致富的“金元宝”、乡村振兴的“动力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