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县政协助推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
本报讯(通讯员 姜光君)“如何探索管护长效机制?”“整治后的农田如何真正实现旱涝保收?”近日,巫溪县政协在该县通城镇召开“渝事好商量·溪事多商量”基层协商会,委员们围绕该镇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后期管护建言献策。
通城镇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是重庆市9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之一,于2022 年12月全面开工建设,涉及通城镇通城村、龙池村、长红村、长安村、中兴村、清泉村、青梅村7个村。项目建成后新增耕地68.78亩,机械化率达到100%。
该项目从规划到落地,一直备受巫溪县政协委员、时任驻通城镇工作队员余明芳和县政协委员、通城中学教师龚广梅的关注。
“巫溪土地贫瘠,能够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有利老百姓的大好事。”余明芳说,在高标准农田建好后,她进行了跟踪调研,发现农田管护还存在短板,希望能借助“渝事好商量”协商平台,找到解决的好办法。在她的建议下,这场“诸葛会议”提上了日程。
当天,委员们来到通城村试点处,看到原来的“鸡窝地”通过集中整治,已焕然一新:梯田依山而建,烟叶、蔬菜等长势良好,从山下看上去,像是铺了绿色绒毯的天梯,一层层一级级,令人心旷神怡。
“农田建设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委员们在察看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及管护等情况的同时,与农田管护人员、农户及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通城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向委员们介绍,因项目施工方还未进行资产移交,目前由农户自主经营种植、大户或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流转经营种植,按照“谁使用谁管护、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进行管理。
带着热腾腾的“一手资料”,委员们协商起来劲头十足。龚广梅委员建议,建立健全管护机制,明确界定各级政府、村级组织和管护人员建后的管护职责。周炜为委员提出,要做到有主体、有人员、有资金、有标准、有考核,实现全流程、全方位、高标准、严要求的长久管护,确保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长期发挥效益。尚光翠委员呼吁,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农田灌溉水源充足、排水畅通,提高农田抗旱、抗涝能力。
听取委员们的建议后,参加协商会的巫溪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分别回应表示,将认真吸纳这些建议,做好高标准农田灌溉服务保障工作;开展技术进村活动,进一步鼓励科技人才下乡和年轻人回村,增加农业发展活力,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