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4年09月05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视野 惟愿此生长报国 七曜山上李子红 《烈焰青春》为新时代塑像 石碑祭忠魂 雄关雁门行

版面翻页
视野
04
七曜山上李子红
□ 作者 文猛

山下的李子已经退场谢幕,但七曜山上,万州区普子乡土庙村一坡坡李子树上却挂满脆红的李子,如一串串玛瑙。

这一坡坡李子树的主人叫朱廷胜,尽管今年都53岁了,乡亲们还是习惯喊他“胜娃”。朱廷胜家的几百亩脆红李挂果后,他的手机就响个不停。8月26日是李子坡“开李”的日子。前一天,乡亲们天一亮就来李子坡摘李子,不到10点,堆在朱廷胜家“李子屋”的几座“李子山”就被闻讯赶来的水果商抢光。一些慕名而来的游客驾车在“李子屋”前的公路上排成了长队。朱廷胜指挥乡亲们装箱上秤装车,穿着短袖都汗流浃背。

朱廷胜是土生土长的七曜山人。七曜山生长着七座挺拔的山峰,风景秀美,是三峡人心中的神山,也曾是三峡著名的穷山,“睡的苞谷壳,住的茅草窝,走的泥巴路,吃的三大坨(红苕、洋芋、苞谷)”。这是七曜山最辛酸的顺口溜。朱廷胜所在的土庙村向上是望不到顶的广阔山林,留给村里每个人的土地极少,而且多是山坡上乱石林中的巴掌地、鸡爪地,吃上一碗白米饭曾是土庙人的梦想。

朱廷胜19岁就离开土庙到上海打工,最开始帮着人家收破铜烂铁,后来他带着村里几个年轻人一起创业,开起灯饰公司,成为土庙人口中称赞的“胜娃老板”。

2007年,朱廷胜回到老家把村里700亩荒山流转过来。荒山上的山茅草、荆棘丛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朱廷胜说,从来没有穷山,作为一个农民的后代,还是脚下的土地最踏实,他相信脚下的每一片土地。此时,七曜山上建起几百架风力发电的大风车,旁边是风景区和草场。政府已将土庙300人纳入高山移民范围,准备整体外迁到平坝地区或城里。朱廷胜回来流转荒山,一下点燃大家的希望。

要想富,先修路。朱廷胜出资修通了土庙连接外面的公路,从百家梁到湖北堰塘坪,从土庙村到上七曜山风景区。一条路,活络了大地的动脉。路一通,村里的土特产、七曜山上的野生中药、土蜂蜜一下就畅销起来。后来政府又投资把他修的土路全部油化,乡亲们心里一下亮堂起来。

2019年,朱廷胜留下一部分土地继续种天麻、大黄、金银花等中药材,更多的土地开始种高山脆红李,让李子树在七曜山上落地生根。种植专家告诉他,七曜山的李子会比山下的晚两三个月,“好李不怕晚”,后来者居上。乘着七曜山开发的东风,他又在自家的老屋上建起民宿。人们到七矅山看风车、看雪景、避暑,春天看遍山雪一般的李花开,秋天亲自到李子树上摘李子,放牧李子坡上的山羊,看风车的转动,听清风的声音。

跟随朱廷胜走向他的李子坡,每一方山坡上都是远远近近来采摘李子的游客和村里的乡亲。朱廷胜的李子不愁销路,当年在上海、江浙一带交往的老板们渴望能吃到金秋三峡的李子,山下已经不见李子踪影的人们等着七曜山上的高山李。更高兴的是那些看着他长大的乡亲们,不但没有高山移民,留在了祖辈居住的故土,还能在家门口挣钱:平时种植药材、牧草、喂养蜂蜜、给李子树修枝;李花盛开和夏季炎热时节,到“胜娃”的民宿服务,李子成熟的时节上坡摘李,迎来了比庄稼地上更幸福的收成。看着乡亲们每月数着工资,看着漫山的李子,朱廷胜从来没有这么踏实过。他说这是对故乡的“投桃报李”。

一串串紫红发亮的脆红李格外养眼,沉甸甸地挂满枝头。摘下一咬,脆甜多汁。“爸爸,赶快再安排些人手上坡摘李子,民宿那边来了十几车人要带李子走!”这是朱廷胜的儿子朱德宏,看到父亲的农业公司越做越大,如今也回来给父亲帮忙,尽管在上海出生,但他的血脉里吹拂着七曜山的风。

以李子树为背景,给朱廷胜父子照了一张照片,他们身后是李子坡,李子坡背后的山峰苍翠巍峨,几百架大风车热烈滚动,天空一片澄澈蔚蓝……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