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区政协创新打造履职平台体系
“武隆有很多重庆老字号,应该培育一批‘百年老店’”“还要建立健全老字号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近日,在武隆区白马工业园区委员工作站,委员们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业代表就如何将中华老字号品牌做大盘强共商良策。
依托委员工作站(室),像这样为发展献计、为民生建言的场景在武隆时常出现。近年来,武隆区政协创新打造政协委员“家站室”履职平台体系,积极探索政协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工作新路径,为武隆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
“1+27+N” 实现全覆盖
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武隆区政协创新构建“1+27+N”平台体系,在区政协机关建成“政协委员之家”1个,在该区26个乡镇(街道)和工业园区建立“政协委员工作站”27个,在有条件的村(社区)建立“政协委员工作驿站”。
在建设过程中,武隆区政协发现部分委员在联系界别群众时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在资源整合、助力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大作用。为此,该区政协围绕武隆旅游“三次创业”、乡村振兴、社会保障等工作重点,建立了博象文旅、荆竹归原、沧沟法治乡村等6个政协委员工作室。
委员工作站(室)建好后,如何运行?“我们建立了‘1+1+N’联系机制,即组建‘1名主席会议成员+1个专委会+N名政协委员’的联系指导框架,将208名区政协委员全员下沉到各工作站(室),推动委员深入一线进乡村、进社区。”武隆区政协学习联络委主任文静介绍道。
多方联动 画大同心圆
“委员们的建议让我打开了思路,区农业农村委等部门负责人的回应也让我坚定了发展的信心。”今年6月,一场围绕农特产品加工提档升级的协商议事活动结束后,武隆厚德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王建华赞不绝口。
在各委员工作站(室)开展的每一次活动,武隆区政协都广泛聚集各类资源。以协商活动为例,武隆区政协建立“3+X”联动协商参与模式,专委会、乡镇(街道)、政协委员固定参加,根据协商议题需要,扩大党代表、人大代表、产业带头人、法律顾问、“土专家”、“热心人”等多方参与互动协商,最大程度增强协商的参与性和广泛性。
在“家门口”的委员工作站(室),商出了发展好建议,画出了幸福生活同心圆。芙蓉街道委员工作站有力推动武隆城区门户更新项目建设;江口镇委员工作站以“睦邻坊”为依托,有效破解了高层建筑消防整改等群众关切难题……
各展所长 共谋新发展
深入调研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发布武隆文旅推介视频、举办全国书画名家助力武隆旅游“三次创业”座谈会……今年以来,作为博象委员工作室牵头委员,市政协常委、重庆博象文旅集团董事长陈博洲步履不停,“助推武隆旅游‘三次创业’是我们委员工作室的定位,我们为此不遗余力。”
同样坐落于仙女山的荆竹归原委员工作室,则着眼于巩固拓展荆竹村“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影响力,组织带领村民大力发展乡宿联盟,助推乡村蝶变。如今,荆竹村的全域旅游已经让超过一半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而坐落于沧沟乡的法治乡村委员工作室,近年来引导村民协商办事,探索试点殡葬改革,其“证·核·调”解纷工作法获评全国“枫桥式工作法”。
“让委员履职‘实’起来、委员活动‘活’起来、委员声音‘响’起来。”文静说,将继续健全委员工作机制,不断丰富“家站室”功能,联动提升工作质效,切实把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