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化新江津,有不少“难关”要过,“三攻坚一盘活”就是必须啃下的“硬骨头”。面对“难关”,江津区政协该如何助推“攻”出效果、“盘”出活力?
今年以来,江津区政协紧扣全区中心大局,围绕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和重要民生问题等,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专题调研、协商议政等方式,齐众心、汇众力、聚众智,切实与党委政府同题共答、同频共振。近日,记者走进江津区进行了探寻。
“国有企业是现代化新江津建设的主力军,过去、现在、将来都将发挥重要作用。”吴嘉斌委员深入该区不少国有企业调研发现,国有企业还存在“量大体弱”的特点,以及主业不聚焦、市场化水平低、发展质效不高等问题。为此,今年初,吴嘉斌提交提案,建议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国有企业治理全过程,分层分类落实董事会职权,全面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新型经营责任制,推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相关制度,健全更加精准灵活、规范高效的收入分配机制。
园区开发区是现代化新江津建设的主战场,要从“量大”转向“质优”。在江津区政协十七届三次会议期间,鲍哲松委员聚焦以“亩均论英雄”改革引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以亩产效益为导向,引导企业注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推动企业提高综合效益;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强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考核指标是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尺”,也受到委员们重点关注。邓洪英委员通过社情民意信息反映,园区开发区改革指标还有优化的空间,建议优化考核评价指标确定机制,采用增量增速相结合的评价指标,并尽快细化评价结果运用的具体办法。
“全区存量工业企业‘挖潜增效’情况如何?‘三攻坚一盘活’改革怎样实现新突破?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还可以作出哪些努力?”早在今年4月底召开的江津区政府区政协2024年第一次季度协商会议上,区政府便抛出这三个问题,希望区政协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优势,找路子、提对策。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今年5月至8月,江津区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带队组成3个调研组,通过实地踏勘、现场走访、座谈交流、资料查询等方式开展专题调研,全面了解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调研中,王广轩委员提出,全面开展智能制造咨询诊断评估,引导企业针对性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敬原委员呼吁,针对企业增长动力不足的情况,筛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等高成长性企业,纳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库,逐企建档立卡,“一企一策”精准培育,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做到成熟一家、升规一家。吴秀卫委员认为,应建立真正统分结合的园区平台管理体制,在顶层设计上,加大国有资源、国有资产、国有资本的统筹管理、统筹运营力度,着力打造实体化市场化千亿级大型区属国有企业集团……
随后,在江津区政府区政协2024年第二次季度协商会议上,调研组成员纷纷紧扣主题谈问题、提建议,从存量企业转型升级、“亩均论英雄”改革、低效工业用地和闲置厂房盘活、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献计出策。
一条条关于“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的建议得到了江津区有关部门的肯定和采纳。
据了解,目前江津区已创新了“一区四园”管理体系,初步完成江津工业园区四至范围重新核定,明确了管理机构与运营公司的职责边界,在全市率先开展“亩均论英雄”改革,全面优化“亩均论英雄”评价体系,探索实施“楼均论英雄”,对楼宇产业园、标准厂房发展质效进行综合评价。此外,还利用资产盘活契机,组建形成科创集团公司、津鼎(集团)公司、综保集团公司等3家市场化经营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