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文化文史学习委组织委员重温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之际,近日,市政协文化文史学习委组织文化艺术界别委员和专委会全体委员重温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会上,陈若愚、陈兴芜、孟小军、张国圣、刘广、李学静、曾洪伟等10余位政协委员,聚焦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的新定位、新使命积极交流建言。
近年来,我市涌现的摄影作品《外卖时代》、广播剧《“事儿妈”宋小娥》、美术作品《彝家新村欢迎您》等优秀文艺作品,令陈若愚印象深刻。他认为,当前创作优秀文艺作品,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守正创新中锻造当代精品。
针对重庆文艺精品创作和生产面临的顶尖人才不足、作品缺乏高峰等问题,在出版领域工作多年的陈兴芜提出,加强文艺人才培养和引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她建议,探索建立健全传帮带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文艺名家收徒带徒,努力扶持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文艺新秀,同时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引进全国拔尖优秀文艺人才到重庆落户或建立工作室。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场所。孟小军认为,要用“人民立场”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性问题,“如通过运用艺术大思政课堂,艺术思政作品编创和作品展示,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加强思想锤炼和品德涵养。”
作为市级文艺院团的负责人,刘广表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助推重庆文艺繁荣发展的同时,正确引导文艺工作者从时代脉搏中感悟文艺脉动,从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中萃取创作素材,用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塑新时代重庆人文精神。
随着科技迅速发展,重庆文博工作如何更好承担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的重任?程武彦表示,互联网、物联网等智能设施的广泛应用,为博物馆打造新时代传播矩阵提供了生动形象的载体,“应强化体系建设,积极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提升全域传播效能,推动重庆文博行业释放文物科技创新动能,推进数字转型一体发展,打造重庆文博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及文艺批评时特别指出,应该“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对此,曾洪伟表示,应着力重建具有人民性品格的文艺批评,重续中国文学批评传统,要为普通的、广大的文艺爱好者做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作品遴选、把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