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癌 筑牢防线
【受访专家】
张晓慧 渝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科科长、主任医师
癌症虽然可怕,但也不必谈癌色变。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癌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干预得到根治,还有三分之一可以运用医疗手段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近日,记者采访了渝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科科长、主任医师张晓慧,请她聊一聊科学防癌。
肿瘤≠癌症
“大家对肿瘤的固定看法是,肿瘤就是癌症。事实上,肿瘤不完全等于癌症。”张晓慧说,因为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之分,恶性肿瘤才被称为癌症。良性肿瘤如子宫肌瘤、脂肪瘤、胎记等,不会对身体造成致命性损害。
预防肿瘤,首先要清楚肿瘤的发病原因。张晓慧介绍,引发肿瘤主要有5种因素:遗传因素,因为癌症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家族中有癌症患者,其后代患癌症的概率要比正常人高。环境因素引发肿瘤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化学致癌因素,如新装修的房屋,其中甲醛、苯这些可导致空气污染,会诱发鼻咽癌、白血病等;还可能是物理致癌因素,包括灼热、机械性刺激、创伤、紫外线、放射线等。饮食因素,过多吃腌制、霉变的食物可能会诱发食道癌、胃癌、肝癌,会引起消化系统的一系列症状。生活方式因素,如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
牢记防癌“9字诀”
张晓慧提醒,要牢记防癌“9字诀”:常警惕、早筛查、莫紧张。
常警惕是指警惕“癌由心生”、警惕致癌微生物的传染性、警惕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警惕癌症的遗传易感性等。早筛查则是说做防癌体检有助癌症早发现。特别是过了40岁,体检就应增加内镜检查,如常见的胃镜、肠镜等。莫紧张就是不要一看到体检报告中某个肿瘤标志物升高或者癌前病变就紧张。
肿瘤是否会传染?“肿瘤是没有传染性的。但有些诱发癌症的病原体会传染,如HPV(人乳头瘤病毒)、乙肝病毒、幽门螺杆菌。”张晓慧表示。她提醒,肿瘤的早期症状通常包括异常肿块、消瘦和体重下降、持续疼痛、异常出血等,还可能出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疲劳等症状,“出现上述症状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很多人发现自己得了恶性肿瘤后,都很担心惧怕,以为这是不治之症,便干脆不治了。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张晓慧解释,现在很多肿瘤在早期是可以治愈的,比如鼻咽癌、乳腺癌、皮肤癌、淋巴瘤、宫颈癌等。有些肿瘤虽然不能治愈,但通过治疗可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如进展期肺癌、卵巢癌、肠癌、食管癌、胃癌等。
掌握健康主动权
如何掌握健康主动权?“预防癌症,我们要做好这四点: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张晓慧说。
合理膳食。每天合理摄入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避免暴饮暴食和挑食、偏食,做到三餐定时定量。
适量运动。根据年龄、体力和健康状况选择适当的运动,如健步走、慢跑、骑车、爬山等;运动前做准备活动,运动强度以稍出汗、轻度呼吸加快但不影响对话为宜;一般每次运动10到30分钟,每周3到5次。
戒烟限酒。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器官,导致多种疾病;少量饮酒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大量饮酒可能导致血压下降甚至昏迷和休克,长期酗酒还可能引发肝硬化和肝癌。
心理平衡。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控制情绪,遇到喜悦或挫折时保持平稳心态。 (记者 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