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速度”
——云阳县政协助力“现代山地农业优品区”建设小记
“县委主要领导的批示,给了我极大鼓舞,我将更加积极履职建言,为云阳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近日,云阳县委主要领导在县政协报送的《关于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建设“现代山地农业优品区”的调研报告》上作出肯定性批示,该县政协常委刘文广直言“倍感振奋”。
近年来,云阳县委、县政府聚焦“一主两辅”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加快建设农业强县。目前,已有农产品加工企业400多家,其中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50家,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80亿元。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天生云阳”商标授权企业48家、涵盖55个品类;“云阳面工”荣获全国“我最关注劳务品牌”;“王大汉”“芸阳徐艾”入选重庆市外事好礼名录;“云阳红橙”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远销迪拜、俄罗斯等“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三峡阳菊”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香飘欧美。
为进一步促进云阳县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迭代升级,推动农产品产业聚链成群,云阳县政协将“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提质增效”列为2024年度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协商议题。
今年5至6月,该县政协副主席刘明率部分政协委员先后走访云海药业、芸山农业、渝峰乌天麻等10余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详细了解企业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建议,并赴广西等地学习先进经验。
7月中旬,该县政协召开常委会会议。县政协常委、县属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围绕“农产品加工产业提质增效”展开热烈讨论。黄茂清常委建议,强化梯次培育,有序推进“个转企、企升规”;深化集群发展,组建产业联盟,减少无序竞争,增强全县加工企业整体规模实力。彭军委员建议系统重塑、迭代升级云阳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实现品牌强县战略目标。就优质原料基地不足等问题,刘文广常委呼吁,整合高标准农田、宜机化改造等各类涉农资金,重点扶持建设云阳面业、云阳柑橘、道地中药材、粮油、调味品等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扩大本地原料供应能力;同时,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国际贸易通道,加强与周边地区、国家合作,探索共建共用原辅料基地,扩大外地原料输入……
会后,云阳县政协详细梳理了该县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情况,并从培育壮大加工企业、打造优质原料基地、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推进品牌整合提升、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等方面,对如何加快建设“现代山地农业优品区”提出建议,形成调研报告呈送县委。
目前,云阳县农业农村委正在制定《云阳县加快建设山地农业优品区行动方案》,调研报告中的相关建议已被吸纳采用。
刘明表示,县政协将持续助力农业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同步构建,奋力打造品种优、品质好、品牌亮的山地农业优品区,为全面建成“一地三区两城”现代化新云阳贡献政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