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区政协助力长寿港扩能增效
打造跨区域合作共同体
2024年12月31日,看着络绎不绝的集装箱在长寿港收运、转发,长寿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但唐勇信心满满。就在当天,但唐勇获悉长寿区政协《建议将长寿港打造成为我市亿吨级多式联运枢纽港》社情民意信息得到区委、区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
“多亏政协委员出‘金点子’!”但唐勇介绍,长寿港作为我市总体规划的8大重点港口之一,2023年完成铁路货运量1043万吨,港口吞吐量2780万吨,“铁水联运”货运量32万吨;2024年1—9月,完成铁路货运量577.13万吨,港口吞吐量1746万吨,“铁水联运”货运量17.5万吨,已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危化品集装箱多式联运平台、长江上游规模最大的液体化工品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在推动共建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标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新定位和建设多式联运新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长寿作为全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之一,如何发挥区域作用,服务全市经济发展?长寿港如何扩能增效,发挥更大作用?这也是长寿区政协关注的问题。2024年10月,该区政协主席师明萌、副主席杨华林率队就“全市多式联运枢纽建设”等课题开展调研。
调研中大家发现,长寿港物流资源整合不足、铁水联运体系不完善“两大问题”较为突出。“‘三港’联运体系未能建立!”委员们一针见血,很快找出了第一个“病灶”:“洛碛作业区、麻柳作业区与长寿经开区毗邻,加上长寿港,‘三港’年设计吞吐量已超过7000万吨,物流运输、产业协同优势明显。但因缺乏市级层面统一规划与牵头实施,‘三港’之间顺畅便捷的物流体系尚未建立,相关物流资源也未得到有效整合,长期以来‘三港’货物运输中水运、铁运比例相对偏低,物流成本均较高。”
“南北向交通路网薄弱,运输成本增加”“进港铁路‘铁水联运’未能贯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第二个“病灶”渐渐浮出水面。
在“解剖麻雀”式调研下,委员们就这两个问题开展头脑风暴:“成立市级层面工作专班,三地通过股权、资产、资源等,打造合作共同体,搭建跨区域共建共营合资公司”“可将洛碛作业区铁路专线接轨线路由渝怀铁路长寿站怀化端引出,接入洛碛作业区北端”……
最终,委员们的智慧浓缩成了社情民意信息《建议将长寿港打造成为我市亿吨级多式联运枢纽港》上报市政协、同步上报长寿区委,得到相关市领导批示和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答复,以及区级层面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于是,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