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臭水沟”变回“清水溪”
时值寒冬,阿蓬江畔空气清新、水体清澈……“感谢你们为群众办实事,让余家沟变得这么美,我们现在经常在这里散步。”日前,在黔江区阿蓬江镇余家沟居民点,来往群众纷纷为来此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回头看监督性视察的区政协委员们点赞。
余家沟居民点位于黔江区阿蓬江镇高碛社区3组,沿山涧而建,约78户163人常居于此。长期以来,周边住户将垃圾废弃物、生活污水直接倾排到水沟中,常年的腐化淤积导致这条“清水溪”渐渐变为了“臭水沟”,黑臭面积约1360平方米,令当地群众颇为烦恼。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黔江区政协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调动相关单位、广大政协委员,充分运用“渝事好商量·同心‘黔’行”、委员工作室等平台,采取“政协统筹、部门协同、委员参与”方式,围绕余家沟黑臭水体现状、方案编制、资金保障、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等深入调研走访,并开展专题协商视察,形成的意见建议得到了区级部门采纳落实。
黔江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充分吸纳转化政协协商意见,实施余家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新建日处理能力15立方米的一体式污水处理站1座,新建2立方米化粪池18个、5立方米化粪池1个,新建污水管约3000米,同时对周边垃圾和水沟底部原淤积的腐质淤泥等进行清淤疏浚,共计清淤约800立方米,使余家沟黑臭水体逐渐变回“清水溪”。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三分在建,七分在管。为防止“返黑返臭”,阿蓬江镇委员联络站还组织开展了“渝事好商量—同心‘黔’行”协商议事活动,协商建立水体长效管理机制,将余家沟水体保护纳入村规民约,发动村民共建共治,促成余家沟居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控制,畜禽养殖粪污就近消纳利用,全方位、多角度巩固余家沟黑臭水体治理成效。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关乎群众获得感、幸福感。”黔江区政协副主席李世波表示,区政协将不断探索创新民主监督新模式、新途径,发挥政协优势和作用,积极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