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委员:助推重庆低空经济乘势“高飞”
黄伟在市政协经济委全体委员会议暨全市政协经济委工作座谈会上建言献策(资料图)
记者 廖文豪 摄
从2024年初写进市政府工作报告,到举办低空消费飞行周、发放全市首批低空飞行消费券、开通首条城市空中交通航线……一系列有力举措让低空经济在重庆越来越热。
2024年被誉为“低空经济元年”。这一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为抢占新赛道,重庆抢抓机遇、积极布局。与此同时,市政协也组织委员围绕该主题积极履职,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政协委员“扛起新使命·委员话落实”网络直播等方式建言献计,而市政协委员,重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黄伟便是其中的参与者。
作为长期在航空运输行业工作的政协委员,黄伟一直关注低空经济发展,曾深入低空经济发展先行区和相关企业调研,还利用集团博士后工作站立项相关课题进行专题研究。
调研过程中,黄伟发现与低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市相比,重庆低空经济发展面临不少挑战。“一是基础配套建设跟不上,二是低空消费商业模式尚未成型,三是低空产业发展系统性不够。”他举例说,浙江有12个A类通用机场,湖南获批55个通用机场场址,而重庆目前仅有3个通用机场,且在低空通信导航技术装备、高效安全的低空飞行服务系统建设上都存在差距。
为此,去年1月,黄伟提交相关提案呼吁打造有重庆特色的低空智联生态体系,形成应用场景示范。随后,这条提案被列为市政协重点跟踪督办提案,相关部门共同推动落实。
由于这条提案与重庆相关工作部署深度契合,也助力了我市低空经济发展再加速——去年9月,《重庆市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发布,明确提出到2025年在硬件建设上,基本建成以北斗应用为支撑的低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体系。新建通航起降点200个以上,低空飞行“县县通”“干支通”机场及临时起降点全面实现互联互通。市、区县两级低空飞行服务站和保障设施基本建成。
去年12月21日,一架科技感十足的“长安造”无人驾驶飞行器在两江新区顺利完成载人飞行,标志着长安开启跨界融合、飞行汽车首飞成功。
“飞行汽车上天了!”这一“科幻照进现实”的场景也曾出现在黄伟的提案里。经长期调研,黄伟认为低空经济发展的空域信息技术等与空天信息、智能网联汽车有着很强契合性,而重庆在这些领域具有较好基础。他建议由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牵头,多个部门积极配合,推动低空经济产业与空天信息、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相融合,打造有重庆特色的低空智联生态体系。
对此,《重庆市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也明确提出,要构建低空经济创新研发制造体系,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打造低空经济创新生态圈。支持高校、科研机构、重点企业积极创建低空领域高水平研发平台。大力发展通航制造业,完善低空制造业产业链图谱。鼓励摩托车、通用机械优质企业实施装备制造和无人机整机共线生产,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探索开展eVTOL等智能飞行器及飞控系统研发制造。
“看到建议逐项落地,我十分振奋。”黄伟告诉记者,如今重庆低空经济正从“起飞”转向“高飞”,“如何助推‘低空经济创新发展之城’早日建成,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和任务。”黄伟表示,今年,他的关注点依然聚焦在低空经济领域。希望将低空经济的发展融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数字重庆建设中,同时融入我市工业产业大脑架构体系,以促进产业形态的突破创新。
为了完善这一构思,连日来,黄伟正奔走在各地实地走访,为即将提交的提案做最后的完善工作。(陈元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