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5年01月14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迎接全市两会特刊 黔江:聚焦高新区“主战场” 打好追高逐新“主动仗” 扛起时代使命 绘就园区新画卷

版面翻页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迎接全市两会特刊
10

黔江:聚焦高新区“主战场” 打好追高逐新“主动仗”

近年来,黔江区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紧扣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按照“一区(县)一策”定位,系统构建“2366”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以新材料、卷烟及配套、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和新能源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发展阵地,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黔江把高新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持续推动高新区管理制度改革,引导高新区“二次创业”,狠抓高新区产业发展和平台建设,全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2024年,黔江高新区亩均税收增速在全市季度晾晒中获得三次第1,全年保持位列全市前5名、A档,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约24%,连续4年增速保持20%以上,成为黔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深化改革 增强发展新动能

黔江是渝东南唯一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区县,也是渝东南区域的科技中心、金融中心。当前的黔江,诸多机遇汇合,拥有要素保障、物流加持、政策扶持、产业集群、营商环境等优势。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高度重视高新区建设发展,不断凸显高新区‘特区’和经济体属性,向改革要活力、要动力、要效益。”黔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区委、区政府坚持统一谋划、高位推动,从人、财、物等方面全力保障推进高新区改革,不断增强高新区发展动能。

重塑园区管理架构,获批建立黔江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不断优化机构编制,让主责主业更加聚焦。优化人事管理和薪酬体系,建立“岗位管理+目标绩效管理”的人事管理体系。明确高新区运营平台(公司),推动市场化转型。向高新区精准赋权48项审批权限,实现“审批不出园、一章管审批”。建立起区级与高新区两级财政结算体制,赋予高新区更多自主决策权限。

接下来,黔江区将扎实推动高新区改革走深走实,尽快完成高新区运营平台公司整合重构,“管委会+公司”的功能进一步发挥。加快完善人事薪酬管理制度,健全、规范实施两级结算体制,明晰高新区与部分部门、街道职责边界,让高新区建设发展迸发新活力。

项目为王 集聚产业新势力

引进洛阳希格公司在黔成立铝晟新材料公司,建成年产20万吨再生铝—铸轧—冷轧—建筑幕墙产业链;推动玻纤产业链链主企业三磊玻纤公司一期20万吨EC-R无碱玻纤生产线投产,带动11家链上企业不断做大;“100亿级鲜菜火锅食材产业园”品牌口号唱响;黔江卷烟厂易地技改项目竣工投产,黔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用运营,黔瑞锰业、移动数据中心等项目招引落地。

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建成投产,让黔江高新区呈现产业集聚发展的蓬勃气象。

作为渝东南首家市级高新区、市级特色工业园区,目前,黔江高新区有经营主体2100余家,其中工贸企业179家,高新技术企业45家(占全区60.8%),专精特新企业2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先后获批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首批平台、重庆市新材料产业园、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重庆市50亿元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等荣誉称号或定位。

思路明,产业聚。黔江高新区按照“一核三区五园”实施产业分类布局,着力构建“一主两特一支撑”(新材料、卷烟及配套、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生产性服务业)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打造玻纤、铝加工、食品产业链,加快布局生产性服务业。

如何将思路变成现实?

黔江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项目为先、项目为大的理念,着力抓实招商引资及产业培育,聚焦铝加工、玻纤、食品三大产业链,滚动策划项目向外推介,扎实开展建链补链延链固链行动,做强主导产业支撑支柱。2024年,高新区协议引资40.6亿元,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12%;对接在谈较成熟项目36个,投资意向金额约124.21亿元。

黔江将立足高新区主战场,聚焦主导产业精准招商、挖潜增效,用心谋划盘活闲置土地、闲置厂房,力争2025年实现投资100亿元。

软硬兼施 优化园区新环境

企业像候鸟,哪里环境好它就在哪里停留和生活。对一家企业、一个产业来说,一座城市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评价指标。

黔江区不断改善园区“硬环境”,持续强化高新区要素保障,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持续提升园区承载力、吸引力。

2024年,黔江高新区清理闲置低效土地3635亩、工业厂房61.2万平方米,分类制定盘活工作方案。推动不断降低电、气等耗能成本,探索实施“能源+产业”项目,启动建设110kV青杠变电站及青杠标厂配套工程,建成青杠110千伏储能电站正式并网投运,有序推进渝东南智慧物流园建设。

除了改善“硬环境”,黔江区还着力优化高新区“软环境”,坚持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企业满意为第一目标,当好企业“娘家人”,让企业安心扎根。

持续扶优扶强,全力兑现重点企业财政金融扶持优惠政策、工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扶持政策,执行减税降费政策;有针对性地制订主导产业扶持政策,修订完善标准化厂房管理办法;以国家级科技孵化器为阵地,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当前,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要求,积极探索对惠企稳企政策优化。

与此同时,实施企业家能力提升工程,采取多种方式举办产业专题讲座和培训班,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能。建设“创享圆桌会”企业家沙龙,为企业家提供“弘扬正气、协商交流、启迪智慧、追求卓越”的平台。推动产才融合、产教融合,推进建设产教联合体、校企合作人才实训基地。

此外,落实服务专员机制,建立企业困难诉求响应机制,健全园区、企业、部门、要素保障单位“四位一体”联动机制,建立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建设高新区政务服务工作站,全方位为企业提供贴心服务。

 

面向未来,黔江区将充分发挥高新区“主战场”作用,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产业能级,将高新区改革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效,在奋力建设渝鄂湘黔边际区域中心城市新征程上迈出新步伐。 (蔡诗彬/文 黔江高新区供图)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