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区精神卫生中心:以“心灵守护”助力精神卫生工作提质增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全市关于加强精神卫生服务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保障人民群众心理健康,潼南区精神卫生中心紧紧围绕“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和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等重大政治任务,充分整合医疗和社会资源,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扬长补短,着力提升精神卫生服务水平,促进精神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构建“家”阵地 架起连心桥
专业人才队伍逐渐壮大。潼南区精神卫生中心现有职工98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0人,中级职称31名、高级职称6名,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占比46.8%;有执业(助理)医师20人,注册护士59人(比去年增长37.2%),医护比达到1:2.95(比去年增长3.1%);技师4人,药师3人。
医疗服务质量逐步提升。潼南区精神卫生中心参照《精神专科医院建设标准》,编制床位299张,开放床位460张,建设精神科住院病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康复治疗中心三大功能区,规范设置临床及其他行政职能科室18个,打造占地30亩精神疾病康复(农疗)基地,开启“室内+户外”双康复融合模式,建立起宽领域、多层次管理服务体系。
精神专科联盟建设走深做实。潼南区精神卫生中心以重精管理为抓手,以技术合作为纽带,联合协同2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创新运用“1+8+N”管理模式,建立“区精卫中心—镇(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服务体系,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2024年共选派医生200余人次,累计服务基层患者4900余人次。
用好“联”力量 编织服务网
联合成立精防工作组。潼南区精神卫生中心设立了基层联络员制度,协调患者双向转诊机制,定期巡查、建档立册、分类管理,抓好6大板块和24项核心指标。全年与镇街、村社、网格等多部门加密交换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共360条,以“赛马比拼”工作模式,每季度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督导工作,共完成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集中诊断评估3792人次。
推进全过程网络化监测。潼南区精神卫生中心依托“社会·渝悦·精神卫生”平台,与患者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等信息数据库互联互通,实时监测、预防、诊疗及康复。横向开展基层培训,选派医师“点对点”帮扶,针对基层精防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康复理疗、疑难诊治、心理支持、答疑解惑等40余次,覆盖7000余人次。
创新实施“同伴支持”项目。潼南区于2022年10月在该区桂林社区正式启动“同伴支持”项目,围绕“2+6”主题模式设立精神康复技术指导服务中心,融合民政“精康融合”项目,并纳入渝康家园日常运营服务。自“同伴支持”项目启动以来,共招募同伴140余名,累计开展园艺疗法、社会融合等活动200余场次。其中,2023年度精神健康同伴支持及社区精神健康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同伴之声》被重庆市卫生健康委评为“优秀同伴作品”。
注重“心”宣传 筑牢心防线
搭建平台,优化服务阵地。潼南区精神卫生中心将心理睡眠业务拓展作为标准化二级创建评审考核的重点板块进行筹备。规范布局业务功能区,购置专业心理测量系统,配备医资力量。心理睡眠中心初具规模,建筑面积达1000平方米,设有心理门诊、心理测量、沙盘游戏室、音乐催眠治疗室、心理治疗区(含3个个体治疗室、1个家庭治疗室和1个团体治疗区)等功能性空间,配备精神医师2人、心理治疗师3人、心理健康宣传工作者4人。
组建队伍,提升服务能力。潼南区精神卫生中心发挥专业优势,组建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深入企业、校园、社区,公益性开展个体心理治疗、家庭治疗、团体治疗、沙盘治疗、宣泄治疗和音乐治疗等心理服务100余次。为民丰化工等6家企业提供心理健康专业指导、科普教育。开展个人和团体心理健康治疗50余次,举办专题讲座、互动体验活动等7场次,覆盖8000余人次。与区实验中学、区特殊教育学校建立“医校”合作联盟,为5000余名青少年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测评服务。
整合资源,打造健康品牌。潼南区精神卫生中心以专业服务为抓手,整合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护人员等资源,开通24小时心理健康热线(023-44551848)和在线咨询平台。2024年共为学生、老年人、退伍军人等群体服务50余人次。在“心理健康日”“精神卫生日”等时间节点,发布“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等科普文章10篇,阅读量和播放量达到上万次,全面打造了心理健康服务品牌。
深化宣传,扩大影响力。潼南区精神卫生中心通过报社等传统媒体和“健康潼南”“潼南区精神卫生中心”“掌心潼南”等新媒体,广泛宣传公众心理健康知识,进一步提高群众知晓率。建立科学性评估机制,对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了解群众认知度和满意度。开展线上问答、线下参与的竞赛、心理咨询等活动共计10余场次,提高了心理健康宣传的参与度和效果。
规划“多”维度 展望新图景
加大充实人才资源库。潼南区精神卫生中心多渠道引进专业高层次人才,加大资金政策支持,提高内部人才造血能力,计划2025年完成引进心理科、精神科医师2名、招聘护士10名。抓实外派学习、进修培养等举措,邀请市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前来坐诊,将精神卫生知识及有关工作技能纳入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完善人才队伍激励保障机制,给予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适当待遇倾斜,采取灵活多样的绩效分配方式,完善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潼南区精神卫生中心着力完善制度建设与规范管理,升级医疗信息化水平,逐步优化诊疗规范、临床路径,定期组织病例讨论与质量分析会,建立安全事件报告机制,降低医疗风险。强化患者救治救助保障,成立专项工作组,压实责任传导,采取“一患一策”,优先医保报销兜底,加大残联、卫生、民政及镇街各项救助政策辅助性保障,逐步提升精神障碍患者居民门诊特病报销标准。改善患者服务体验,制定个性化诊疗计划,通过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家庭支持等综合手段开展康复活动、兴趣小组,以随访追踪服务建立患者治疗依从性。
有望实现定级新目标。潼南区精神卫生中心力争到2027年实现三级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的创建目标,继续优化诊疗流程,引入更多先进的诊疗技术设备,加强科研创新,构建优质高效、整合协同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潼南区精神卫生中心负责人表示,中心将继续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实施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健全、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强化等四大行动,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何小娇/文 潼南区精神卫生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