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5年01月17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两会特刊 学用“千万工程”经验 引领巴渝乡村蝶变

版面翻页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两会特刊
06

学用“千万工程”经验 引领巴渝乡村蝶变

——2024年重庆市扎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纪实

2024年,重庆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充分发挥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独特场景优势,紧扣“两个确保、三个提升、两个强化”,以“12421”工作思路举措扎实推动重庆乡村全面振兴,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回望这一年,重庆市扎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突破: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裕;农业科技和设施装备支撑持续强化,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涌现更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农业基础更稳固、农村地区更繁荣、农民生活更红火的乡村振兴新答卷在巴渝大地徐徐展开。

突出“一县一策”,城乡融合破题起势

城乡融合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新路径。我市以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精心谋划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

充分发挥大城市带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体制优势,强化以城带乡、以工补农,为山区库区区县量身制定“一县一策”,对产业转型升级、城镇扩容提能、城乡居民就业创业等方面给予专项扶持。构建“1+18+N”政策体系,推动山区库区高质量发展。安排73亿元,实施125个区县城补短强弱项目,开展“小县大城”“强镇带村”“强村富民”等多元综合改革试点,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与资源合理配置,农民收入稳步提升,城乡协同共进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新路。

此外,深化区县对口协同发展,推动结对协作向乡镇(街道)、村社延伸,结对区县每年协作引进项目投资5000万元以上。去年推动32个产业项目、19.8亿元在山区库区协同区县落地。

落实“两个确保”,底线任务守住守牢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在确保粮食安全方面,重庆市去年出台稳粮扩油10项措施,实施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全力治病害、防洪涝、战高温、抓晚秋。全年粮食产量达220.1亿斤,比上年增产0.97亿斤,创近16年新高。

“菜篮子”工程一直是一项关系民生福祉、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去年以来,我市统筹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全力确保生产稳定、品种丰富、供应充裕。预计全年蔬菜产量达2490万吨,同比增长4.3%;水果产量达722.5万吨,同比增长6.21%;水产品产量达61.16万吨,同比增长3.85%;生猪产能调控逐步显效,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到102万头。

筑牢防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方面,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深化“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形成“点上重点监测、线上专题监测、片上四级监测、面上大数据监测”的立体防返贫监测体系,从发现到认定时间缩短至15天。

精准落实产业就业帮扶,“一户一策”落实帮扶措施,培育劳务品牌131个,带动23万脱贫人口高质量就业,脱贫人口就业达82万人。

扎实推进社会帮扶,鲁渝协作推动“东产西移”150多个特色种养品种,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投入、引进资金3.5亿元,累计37.6亿元。

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11178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5919个村,实施项目8594个、投资金额629.9亿元。

深化“四千行动”,发展质效明显提升

近年来,重庆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聚焦“农地、农业、农村、农民”四大领域,创新实施“四千行动”,加快探索具有重庆特色的城乡融合推动山区库区现代化和“三农”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坚持从“小切口”入手,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

聚焦“农地增产能”,深入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着力破解耕地细碎、排灌难、农机作业难等生产瓶颈,去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00.3万亩。

聚焦“农业增效益”,深入实施千亿级生态特色产业培育行动。大力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实施“头羊计划”,打造爆品爆款。召开2024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大会暨第九届中国(重庆)国际火锅产业博览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增加值。着力打造“3+6+X”农业产业集群,大力培育巴渝名优“土特产”。特色产业的集聚发展效应已初步显现,产业经营主体培育也不断壮大,巫山脆李、涪陵榨菜、奉节脐橙品牌价值分别达34.08亿元、379.24亿元、381.7亿元。

聚焦“农民增收入”,深化千万农民增收致富促进行动。分类制定促进低收入群体和面上农民增收“双十条”措施。抓好高素质农民培训,新培育1.5万人、累计30万人;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158个,发放劳务报酬近23亿元;新认定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15个、累计达94个,分层分级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323个、“巴渝工匠”乡村驿站135个。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促进乡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农民增收打开更大空间,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力量。

聚焦“农村增活力”,深化千个巴渝和美乡村建设行动。以乡村治理为牵引融合推进乡村建设,统筹抓好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个革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治理率、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别达87%、100%、65%。自下而上实施“一清零、三改善、六提升”十件民生实事。全国首创“巴渝农耕文化数字一张图”上线,融合近千个文化遗产点位与海量信息。

赋能“双轮驱动”,动力活力持续增强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而农业新质生产力就是以绿色科技为核心的生产力。

重庆辖区内高山深丘、大山大江,农业生产条件特殊,只有因地制宜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上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要素质量,创新农技推广模式,让千家万户用得上新技术,充分激发农业生产要素活力,才能把产业优势“做强”、短板“做长”、集群“做大”。

扎实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市政府与中国农科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入推进13个项目联合攻关。大力推进种业创新攻关,“庆油11”油菜新品种含油量52.37%、亩产202.4公斤,均为全国第一。加快建设数字乡村,构建“1+4+4+N”体系,即建设1个“渝农大脑”,夯实农地“一张图”、农信“一本账”、农事“一张网”、农品“一码通”4个基础,搭建“四千行动”核心业务构架,推动“长江治渔”等N个应用场景落地。“渝农经管”与全国财务平台完全对接,成功推送11219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套至全国平台。与中国联通共同组建乡村振兴(重庆)数字产业研究院。全市数字乡村水平达到43%,位居西部第一。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稳妥开展2个整县、4个整镇、44个整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扎实开展强村富民综合改革,优选120个村先行试点,有力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发展,预计2024年度,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60亿元,村均经营性收入达65万元;规范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交易额达60亿元。

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智治减负提效

始终坚持党建是灵魂、业务是根本的工作理念,牢固树立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身份意识、服务意识、先锋意识,持续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助力我市乡村全面振兴。

深入推进“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在全市1031个镇街建立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完善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4个板块,夯实村(社区)网格,持续提升“141”基层智治体系实战效能。

建立“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排查受理矛盾纠纷163.68万件,化解率99.87%,同比提升4.1%。在全市村(社区)推广“一表通”智能报表应用与基层智治贯通融合。

试点制定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三张清单”、迭代村社事项清单。优化完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纳入“八张报表”指标体系、“八张问题清单”,考核指标减少20%。

展望2025年,我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以提质增效为主线,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绘就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

 (市农业农村委 文/图)

 

2024新作为

●为山区库区区县量身制定“一县一策”,形成“1+18+N”政策体系。

●安排73亿元,实施125个区县城补短强弱项目。

●深化区县对口协同发展,推动落实产业项目32个、投资19.8亿元。

●出台稳粮扩油10项措施,实施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全年粮食产量220.15亿斤,比上年增产0.97亿斤,创近16年新高。

●统筹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预计全年蔬菜、水果、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2490万吨、722.5万吨、61.1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3%、6.21%、3.85%左右。

●精准落实产业就业帮扶措施,培育劳务品牌131个,带动23万脱贫人口高质量就业,脱贫人口就业达到83万人。

●鲁渝协作推动“东产西移”150多个特色种养品种,中央单位定点帮扶投入、引进资金3.5亿元,累计达到37.6亿元。

●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引导11178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5919个村,实施项目8594个、投资金额629.9亿元。

●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00.3万亩。

●着力打造“3+6+X”农业产业集群,大力培育巴渝特色名优“土特产”。

●抓好高素质农民培训,新培育1.5万人、累计30万人;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158个,发放劳务报酬近23亿元。

●新认定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区15个、累计达到94个,分层分级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323个、“巴渝工匠”乡村驿站135个。

●统筹抓好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个革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治理率、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别达到87%、100%、65%。

●发布全国首张乡村文化地图——“巴渝农耕文化数字一张图”。

●加快建设数字乡村,构建“1+4+4+N”体系。

●大力推进种业创新攻关,“庆油11”油菜新品种含油量52.37%、亩产202.4公斤,均为全国第一。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稳妥开展2个整县、4个整镇、44个整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

●扎实开展强村富民综合改革,优选120个村先行试点,预计2024年度,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60亿元,村均经营性收入达65万元。

●规范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交易额达60亿元。

●在全市1031个镇街建立基层治理指挥中心

●持续提升“141”基层智治体系实战效能。

 

●建立“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排查受理矛盾纠纷163.68万件,化解率99.87%,同比提升4.1%。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