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绘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时代画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近年来,沙坪坝区政协紧扣“主阵地、示范区、排头兵、领头雁”战略定位和“新担当、新篇章、新作为”工作要求,找准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着力点、发力点,倾力打造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沙坪坝实践,努力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深入人心,为沙坪坝现代化建设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改革入选
市政协2024年市级重点改革项目“十佳案例”
2024年10月,市政协办公厅发布《关于通报表扬“完善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机制”市级重点改革项目“十佳案例”和“十佳事例”的通知》,沙坪坝区《争当改革先锋 激发乘数效应 探索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的沙坪坝路径》成功入选市政协2024年市级重点改革项目“十佳案例”。
人民政协的基础在界别、优势在界别、活力在界别。对照全国政协、市政协关于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机制的文件要求及改革目标,还存在阵地系统性不够,形式适用性不够,优势引导性不够,机制规范性不够等问题。
沙坪坝区政协以此为改革动因,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服务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履职重点,专班推进“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改革,印发实施方案,完善制度机制,畅通联系渠道,激发乘数效应,改革成果得到市政协充分肯定。
在构建联系平台上做“加法”
增加平台功能,增强平台布局,增进平台使用,搭建多元互补的综合服务平台,依托各专委会升级“委员之家”,建成文史馆(书画室),集聚文史教育、书画交流、沙龙研讨等功能。依托各镇街委员组,强化渝事好商量平台建设及运用,固化每年2场基层协商+N场“委员讲堂、委员接访、民情收集”等活动套餐。依托文艺、医卫、妇联等界别,在园区、医院等场所新建5个委员工作室,累计建成9个,并成功申报“重庆内陆开放”市级委员工作室。
在便捷联系服务上做“减法”
整合履职活动,改进服务方式、简化服务流程、缩减服务距离,对接部门、基层和群众,链接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形成项目清单、服务清单,量身定制“5+X”特色履职活动,聚力彰显治理效能,直通群众最后一米。依托委员界别资源开展健康沙区委员行、文润沙磁、智惠众企、慧聚宜居、委员说法等5项特色及其他服务活动,深入基层、身入群众、下沉企业开展送医送药、宣传宣讲、释法答惑、排忧解难等服务,引导委员活跃在治理一线和发展前沿,零距离、面对面提供靠前服务、抵近服务。
在畅通联系渠道上做“乘法”
坚持系统集成,集聚优势资源,集中界别力量,集约履职手段,每年固定开展界别协商,指导界别牵头单位发动界别委员深入调研、广泛协商、建言献策。组建成立理论研究专家库,汇聚由界别推荐的30余名专家库成员开展理论研究,总结创新成果、提出前瞻建议。坚持举办政协全会大会发言,依托党派团体,面向全体委员,实行“赛马比拼”,提升建言质量,切实以多维履职促高效聚合,有效提升界别在政协工作中的显示度,增强委员对界别身份的感受值。
在优化联系制度上做“除法”
突出精准、务实、管用,化繁为简,去粗取精,精简11项机制为“131”制度体系。一个方案统揽管总,印发《沙坪坝区政协关于加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明确目标任务、工作举措和组织要求。三项走访联系机制有效串联,完善落实主席会成员走访联系界别、专委会联系指导界别牵头单位、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和社区等制度机制。一项考核激励机制树牢导向,修订委员履职考核管理办法,赋予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以及参与平台活动、界别协商、理论研究等方面分值权重,多维一体保障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常态化、可持续、有成效。
通过一系列改革实践,联系平台产生了叠加效应、联系服务产生了磁场效应、联系渠道产生了放大效应、联系机制产生了带动效应,平台的活跃值、界别自主性、委员身份感、群众认可度显著增强,使界别工作逐渐实起来、委员履职靓起来、联系群众密起来。
推动委员工作室走深走实的四点启示
近年来,沙坪坝区政协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重大部署,立足“想明白、干得好、起作用”,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界别工作的方式方法,稳步推进委员工作室建设,有效激发委员主体作用,充分释放界别独特优势,委员工作室逐渐成为服务中心大局、助力民生改善、联系界别群众的重要阵地。
截至目前,已建成挂牌运行经济界、文艺界、教育界、共青团界等委员工作室9个,其中内陆开放委员工作室已获市政协授牌。共吸纳96名政协委员入驻,其中市政协委员18名。已开展学习交流、委员讲堂、民情收集、调研协商、坐诊接访等履职活动37场次,提出意见建议220余条,形成社情民意80余篇,惠及界别群众数万人,建设成效得到党委重视、委员支持、群众点赞。2024年以来,市政协先后3次到沙坪坝委员工作室调研指导,北京、上海等10余地政协来区学习考察相关经验做法,川渝政协媒体联合采访宣传报道。
在推动委员工作室走深走实过程中,形成了几点经验启示:
启示一:必须坚持走好党的群众路线、践行“人民政协为人民”
政协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就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在哪里,联系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建强用好委员工作室,精准对接委员所长与群众所需,委员既“从界别中来”,倾听民声、反映民意,又“到界别中去”,宣传政策、排忧解难,让群众切身感到说话有人听、遇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助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启示二:必须坚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
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建强用好委员工作室,在引导委员在联系服务群众过程中,既深入了解情绪、倾听呼声、反映诉求,为增进群众的福祉鼓与呼;更注重宣传新思想、宣扬新成就、宣讲新政策,让群众加深对国情区情社情的认识,推动党委和政府政策导向与各界群众期盼同频共振,凝聚奋进正能量。
启示三:必须坚持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建强用好委员工作室,持续推动平台向基层延伸、向群众靠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发挥与“渝事好商量”等协商平台联动效应,形成各方参与、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凝聚共识的协商交流机制,丰富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在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中,实现协商民主与基层治理的良性互动、效能叠加。
启示四:必须坚持提高委员履职能力、彰显委员风采
注重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建强用好委员工作室,要鼓励委员进驻工作室,亮明委员身份;鼓励委员牵头召集,担当委员职责,并将履职成果纳入委员考核。推动委员履职从被动履职走向主动履职、从个体履职走向团队履职,互学互鉴、合作共事,激发“委员之能”,更好地把委员作用发挥出来、形象展示出来。
打造“渝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品牌取得成效
近年来,沙坪坝区政协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加快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打造“渝事好商量·委员来帮忙”协商议事品牌,助推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走出了一条以“小协商”连接“大民生”助力“大发展”的好路子。
立足平台建设
推动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
“要突出‘三合’理念,即阵地整合、资源融合、工作结合。”沙坪坝区政协相关负责人说,以“渝事好商量”协商平台为载体,推动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打造富有沙坪坝特色的地方政协工作综合体。
沙坪坝区政协整合现有阵地,不另起炉灶、不强调专属、不固定形式,突出开放式特征,将“渝事好商量”协商平台作为功能模块,植入“和顺茶馆”、党群服务中心等既有阵地,建立起26个“渝事好商量·委员来帮忙”协商平台,根据区域特点和委员专长,将委员合理分组沉入镇街,邀请住区市政协委员和专委会成员参与平台活动,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提案办理、社情民意、委员接访等经常性工作一体融入平台,设计协商圆桌会、民情直通车、委员讲堂、民生提案协商站等固定项目,推动政协工作在基层一线有生气、接地气、聚人气。
紧盯“关键小事”
商出民生幸福感
去年12月12日,陈家桥街道委员组围绕“如何加强共享单车整治和规范管理”开展“渝事好商量”基层协商活动,获得了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委员组紧盯辖区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通过网格筛题,组织委员深入辖区调研和摸底,广泛收集民意,召集区城管局、区交巡警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协商推动解决问题,促进了共享单车有序“归位”。
在沙坪坝区,“渝事好商量”基层协商议事已成为助力解决民生问题的常态化工作方式。据不完全统计,已推动解决部分老旧小区污水管网改造、社区运动场改建升级、天然气安装入户、安置房小区物业管理提档升级等民生事项200余项。
聚焦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委员所长,各镇街委员组做实“4341”协商机制,明确党政点题、群众出题、委员荐题、网格筛题4类议题来源,协商前走实调研、沟通、预研3项流程,召集党政、委员、群众、利益主体4方协商,形成1份协商意见。委员献计出力为民解忧,群众深切体会到“协商就在眼前、委员就在身边”,“委员来帮忙、委员能帮忙”逐渐深入人心。
坚持提质增效
议出区域经济发展新图景
持续深化“渝事好商量”基层协商活动,协商议题由“小视野”扩大至“大民生”,不仅聚焦具体民生问题,还拓展到与民生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领域。
各镇街委员组着眼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关键环节,聚焦推进华宇城生命科技园招商引资、打造嘉陵湾区夜间经济示范带、环重庆大学AB区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洞舰1号文旅项目“漂流岛”打造等主题开展协商,充分发挥委员作用,意见建议被相关职能部门充分采纳。
一次次专题调研、一场场协商座谈,汇聚成睿智之言、务实之策、创新之举,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政协力量。截至目前,已开展协商134场,开展“委员讲堂”等其他履职活动340余次,委员参与2000余人次,受益群众数万人,协商平台正逐渐成为委员履职的主阵地、助推发展的议事堂、理顺情绪的暖心房。
深耕一域 持续发力
——沙坪坝区政协联芳街道委员组连续三年聚焦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
在沙坪坝区联芳街道,沙坪坝区政协联芳街道委员组充分发挥“渝事好商量·委员来帮忙”这一协商平台优势,生动践行着这一理念,宛如强劲引擎,连续三年聚焦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澎湃动力。
锚定商贸服务
奏响协商“开篇曲”
现代商贸服务业是联芳街道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汽车销售服务产业更是辖区经济的“压舱石”。2022年7月7日,在联芳街道双朝门社区“和顺茶馆”,一场围绕沙坪坝万达广场新能源汽车一站式展销体验中心建设的协商会热烈开场。此前,区政协联芳街道委员组委员们多次深入万达广场、汽车4S店调研,精准锁定议题,契合产业发展大势。协商现场,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陈咸彰代表委员组提出完善充电桩等硬件配套、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协商制定试乘试驾区域和线路、推动新能源汽车主力品牌招商引资等4条协商意见,其他委员及相关企业代表也纷纷建言献策,各部门积极回应,万达广场商管公司表态全力推进。
这次协商绝非纸上谈兵,后续成效显著。推动签订《万达广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合作协议书》,专项产业培育扶持政策落地,新能源汽车一站式展销体验中心”正式授牌,还引入零跑、比亚迪等多个新能源汽车品牌。2023年前三季度,相关汽车销售公司销售额达7000余万元,达限入统,成为街道商贸经济的新增长点。
持续协商发力
绘就多元“丰收景”
时光流转,来到2023年11月20日,该体验中心二期建设成为协商焦点。市政协委员、农工党沙坪坝区委会副主委钟将建议精准招商,区政协委员、区审计局三级调研员廖承东献出直播推广良策等,协商成果再次高效落实,一个20亿级汽车销售服务产业集群加速打造,汽车消费带动区域经济活力满满,各类展销会、消费节不断,影响力持续扩大。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2023年12月12日,聚焦“打造平顶山首届休闲消费节品牌”的协商活动开启。联芳街道有生态和产业优势,委员们思索串联周边资源打造消费新场景。协商中,委员们从邀请专家支招打造方案,到争取金融优惠政策,再到共享客户资源开展联合促销等多方面献计。后续成功牵头开展“爱尚重庆·赏春消费季”平顶山休闲消费节活动,联动周边开展惠民消费活动,推动第二届“川渝城际格斗联赛”等重要赛事落地万达广场,汇聚人气,促进消费,街道经济欣欣向荣。
筑牢协商根基
共筑区域“繁荣梦”
2024年,委员组依旧紧盯商贸服务业发展不放松。5月28日,在“进一步助推沙坪坝万达广场业态转型升级”协商会上,万达广场及商家提出经营难点,区政协委员、凯福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聂贤波提出促进农特产品入驻展销办法,区政协委员、万衡晓致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晓丽对餐饮转型给出综合考量规划等。之后,万达广场招商有新进展,重点项目落地,空置率降低,消费活动不断,知名度提升,多部门协同解决实际困难助力企业发展。
12月5日,在万达广场开展的协商聚焦“乡社中国——乡社特集全国首个示范项目落地联芳街道”。该项目对于助推城乡互动融合发展等有着重要意义,委员们结合调研,从整合资源开展互动营销,到设立社区专区借助团购模式,再到关注生产端及争取政策扶持等方面积极献策。如今,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已促成企业合作,引入重要企业,项目覆盖面不断扩大,为区域经济和城乡融合带来新机遇。
沙坪坝区政协联芳街道委员组相关负责人表示,“渝事好商量·委员来帮忙”活动充分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汇聚各方智慧,不仅直接推动商贸服务业发展,更对区域经济繁荣、民生改善有着长远影响,是街道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未来也将继续发挥优势,为商贸服务业注入更多活力,创造更多可能。 (沙坪坝区政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