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助力永川加快建设市域副中心城市
2024年,永川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六届历次全会、区委十五届历次全会部署,真抓实干、唯实争先,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助力永川加快建设市域副中心城市。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打造可持续发展蓝图。永川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在深化落实市级总规和渝西地区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上获市政府批准;同步开展《永川建设市域副中心城市规划研究》和《渝西国际枢纽新城概念性详细规划》编制,理清永川战略发展思路。
高效推进专项规划与项目落地。建立专项规划编制与重点战略项目片区预研预控机制,促进专项规划在详细规划层面实现空间协同,与预控战略片区规划不冲突、建设不折腾;保障区里项目审批落地,高质量推动详细规划同步编制,按照编制实用性详规基本原则,优先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区域的详规编制,有序实现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全覆盖。
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编制,统筹高标准农田、水利、环境治理等项目,引导零星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逐步集中连片。同步推动茶山竹海等重点项目先行先试,为优化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格局打好基础。
高标准完成规划展览馆迭代升级。打造永川规划和自然资源科普展示、地方招商引资、政商接待的展示窗口,荣获自然资源部和教育部授予首批自然资源和生态文明“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称号,成功入选“学习强国·i自然”线下学习园地建设场馆。
建立统筹协作机制 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发挥耕保专班统筹作用。重大事项区委、区政府专题研究,建立定期调度机制,区党政主要负责人、耕保专班组长、部门负责人分别按“年、月、周”开展组织协调、统筹调度,破解耕地保护工作堵点难点22个。
建立部门、镇街、村社协作机制。规划自然资源部门、农业农村部门联合签署《共同推进耕地保护合作备忘录》,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共同商议“非粮化”的处置,形成耕地保护工作合力;建立考核机制,与镇街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考核细则,实行严格考核;建立四级网格化巡查监管机制,落实“网格员”2881名,显著提高监管效能。
规划布局建设田园城市。编制《永川现代田园城市规划研究》,构建“两带十二园”田园空间格局,探索出城镇开发边界与城市绿色空间发展矛盾的解决途径。
永川区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均超目标任务;连续三年实现耕地正流入;违法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未突破控制线。
坚持集约节约用地 有效盘活自然资源
持续优化完善用地保障政策措施。加强土地出让调度,精准实施土地供应,各级重大项目用地实现“应保尽保”,保障永川高铁南站等重大基础设施用地需求,取得征地批复32宗2340亩,出让国有建设用地25宗1498亩,划拨国有建设用地20宗863亩。
系统梳理园区开发区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国有存量建设用地,提出两类“三个一批”处置路径,有效激发土地资源活力;制定《永川区盘活国有资产不动产登记工作方案》,按照“五个一批”的原则,提高用地规划手续完善及登记效率,完成149宗国有资产不动产登记,国有资产盘活取得显著成效。
全面深化数字改革 迭代空间治理能力
稳步推进实景图建设。完成23个镇街175平方公里L2级实景图建设,在全市率先启动重要标志性地标建筑L3级实景图建设。
全面提升高清影像技术支撑效能。利用自购的0.1米分辨率高清影像、0.5米分辨率高清影像,创新开展区级耕地保护自主监测、园区土地供后监管、矿产资源开采修复范围变化监测等工作。
成功创建测绘地理信息创新高地。获自然资源部授牌“测绘地理信息创新高地”,打造西部唯一测绘地理信息创新高地。编制全市首个地信产业发展规划,谋划永川区地信产业“11374”发展体系。承办全国测绘甲级赛事——“南方测绘杯”第八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进一步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
不断完善执法理念 显著提升执法成效
执法理念不断完善。更加注重源头防范、批后监管、全过程管理,落实违法违规用地“核实、处置、销号”全流程闭环管理。部门协同更加有力,与园区、交通、水利等重点部门签订军令状,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及时开展建设用地报批,有效防止违法用地新增。加强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强化农村土地流转会审,严格控制大规模流转耕地“非粮化”行为。
执法成效明显提升。通过拆除复耕、补办手续、没收等方式整改“非农化”问题;通过原址整改、异地平衡等方式进行稳妥处置,“一案一策”形成台账管理,推动存量问题整改,严格防控“非粮化”流出。近三年来,全区初始违法占耕面积逐年大幅下降,未发生20亩以上的违法占耕大图斑,无典型案例。
更好统筹发展安全 坚守自然安全底线
全力防范化解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出动1600人次开展巡查,共发现自然诱发地质灾害灾险情42起,未造成人员伤亡,有序推进避险搬迁、排危除险工作,连续24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
不断创新在建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建立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计提激励约束制度,将计提期数与生态修复质量挂钩,落实绿色矿山建设主体责任。历史遗留及关闭矿山生态修复超前超目标完成任务,完成729.75亩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生态修复,完成率124.7%。
用心用情为民服务 不断提升服务质效
大力提升产业项目服务质量。深化产业项目服务改革细化创新十条,开展园区企业管家业务培训和“统一时间、集中组织、一次验收”现场验收新模式,企业业主实现零跑办事。
持续优化不动产营商环境。实现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互认共享,开展“双特”服务,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二手房交易与水电气联动过户数量提升显著。首创“四二一”模式,将竣工验收、地籍调查、提供需完善的材料、一次性告知四个流程合并在现场查勘一个环节完成,将地籍调查成果完善和公告同步并行办理,公告期满后主动通知申请人办理,真正实现让老百姓只跑一次,登记和地籍调查时限均缩短5个工作日以上。
不断推进旧楼增梯工作。积极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开展现场踏勘110次,拨付财政补助400万元。
(永川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