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5年01月1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两会特刊 全力打造陆海并济的综合物流枢纽

版面翻页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两会特刊
12

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加快构建现代化集疏运体系

全力打造陆海并济的综合物流枢纽

2024年,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六届五次、六次全会工作部署,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牵引,加快构建现代化集疏运体系,全力打造陆海并济的综合物流枢纽实现新突破。

全市口岸物流运行稳健、亮点纷呈:现代化集疏运体系实施方案、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出台,顶层设计更加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泰马”跨境铁路双向班列成功开行;重庆中欧班列德国杜伊斯堡全程时刻表线路常态化运行;“舟山—重庆”江海直达航线完成双向闭环测试;培育国际航空枢纽运营人——方大航空国际总部落地渝北;重庆—广西—贵州“氢走廊”干线通道加速贯通;重庆港水运口岸扩大开放万州新田港区、涪陵龙头港区、江津珞璜港区,口岸数量已居西部内陆第一;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建设全面推进,中老泰“三国三园”合作实质性落地;数字陆海新通道率先上线“智慧铁海联运”综合场景,依托“铁海联运一码通”贯通渝桂通关物流主干线数据链。

规划政策抓带动 高站位引领作用越发凸显

推动市委、市政府印发加快构建现代化集疏运体系实施方案,形成6大类28项指标体系,提出到2025年4月拟形成10个现代化集疏运体系建设的标志性成果。出台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及实施细则,进一步夯实政策保障基础。加快编制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总体概念性规划,明确“一区两廊”整体布局。出台推进国际货代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动形成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国际货代功能性总部集聚中心。积极开展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建设路径、西部陆海新通道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等课题研究,更好发挥规划政策研究在推动重大问题解决、厘清发展思路、指导基层实践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拓展通道强支撑,高能级开放基础全面夯实

西部陆海新通道质效不断提升。2024年,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货物25.2万标箱、增长41%,货值467亿元、增长67%,与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联运货物14.5万标箱、增长56%。截至目前,通道对内辐射18个省(区市)73个城市156个站点,对外通达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55个港口。成功举办陆海新通道经济发展论坛、西部陆海新通道省际协商合作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发布首期重庆通道价格指数1287.0,作为重庆外向通道物流价格的“指示器”和“晴雨表”。协调推进陕西、青海、海南、云南4省加入陆海新通道跨区域综合运营平台,实现“13+2”省区市全覆盖。新增1班钦州港至新加坡港“天天班”航线,进一步拓展了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国际中转航线网络。

中欧班列(成渝)持续高质量发展。预计中欧班列(成渝)全年开行超5800列,位居全国首位。运输线路持续拓展,重庆—德国杜伊斯堡全程时刻表线路全程运行时间约15天,时效较普通班列提升约30%。重庆中欧班列运营线路达51条,覆盖亚欧113个城市节点。开行首趟保税进口有色金属专列,实现“中欧班列”与“保税监管”无缝衔接,通道货物品类进一步丰富。

长江航运建设平稳推进。提速推进智慧长江物流重大应用建设,“三峡枢纽智能过闸一件事”上线形成实战能力,注册船公司334家、港口码头92家、船舶4371艘。服务“渝车出海”保运保畅初见成效,“渝车出海·江海联运”商品车滚装共享公共班轮在果园港进行首航测试。

客货运航空有序恢复。恢复开通国际(地区)客运航线9条,实际在飞达29条。江北机场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4867.7万人次,同比增长9%。协同渝北区在渝举办第六届“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峰会,累计签订投资合作协议22项,吸引投资320亿元,为临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跨境公路物流体系加快完善。全年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班车7936车次、增长90%,货值45.5亿元、增长62%,形成“3向11线24口岸”通道体系。着力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氢走廊”,协调推动在重庆—贵州—广西干线布局加氢站10座。跨境公路班车联动中欧班列,开辟泰国/越南—重庆—欧洲多式联运新路线。

打造枢纽扩载体 高标准“五型”枢纽建设逐步完善

2024年,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货运吞吐量2613.3万吨,全国首批中欧班列进口粮食指运地检验检疫试点落地,并进行首次平行进口车业务。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货运吞吐量3197万吨、增长9.8%,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货区升级改造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建成后集装箱吞吐能力将提升到40万标箱。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货运吞吐量47万吨、增长21.1%,江北机场T3B航站楼主体结构工程全部完成,第四跑道全线贯通。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货运吞吐量1072万吨、增长24.5%,投资17亿元的新田港二期项目主体工程全面完工。预计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货运吞吐量1129万吨、增长35%,加快建设东盟国际食品产业园项目,一期招引商家超100家。

强化口岸促开放 高水平内陆口岸高地加快形成

口岸功能持续拓展。江北机场航空口岸进境水果和食用水生动物指定监管场地获海关总署验收通过,进境植物种苗指定监管场地隔离苗圃获国家林草局验收通过。团结村中心站、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鱼嘴铁路货运站成功纳入新一批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

口岸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对标世行营商环境评估有关工作要求,制定出台2024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措施,推出25条创新举措,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口岸营商环境。陆海新通道海关联络员机制落户重庆,成功召开中国—东盟海关深化陆海新通道互联互通联络员会议。

智慧口岸建设创新突破。依托“智慧长江物流”重大应用,建设“长江经济带智慧物流监管”系统,划设果园港水运口岸电子围网,推动监管、作业、物流信息共享,实现外贸集装箱货物“船边放行、智能分流”,口岸疏运效率提升30%以上。

改革创新提质效 高质量发展活力加速释放

加快数字陆海新通道建设。率先建设“智慧铁海联运”综合场景,创新“铁海联运一码通”,覆盖归集19类219项数据,流程压减34%、单证压减56%、场景贯通95%,推动实现一码贯通业务流程、一码集成业务数据、一码实现全链追溯、一码赋能综合服务。

创新开展航运贸易数字化试点。成立重庆市航运贸易数字化试点工作专班,编制重庆市航运贸易数字化试点工作方案,积极拓展应用场景,建设的陆海新通道数字提单等9大业务场景在陆海新通道经济发展论坛上正式发布,并实现数据上链存证。

多式联运体系建设有序推进。持续开展多式联运“一单制”应用推广和铁路运输单证金融服务试点,2024年全市签发纸质多式联运提单9624单、增长64%。万州港区集散转换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荣昌综合物流铁公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2个项目命名为“市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产贸协同补短板 高品质产业融合务实推进

提速建设重庆枢纽港产业园。2024年,三批次累计签约开工163个项目、总投资1423亿元,与老挝磨丁经济特区、泰中罗勇工业园签订国际产能合作协议,建立起中老泰“三国三园”合作机制,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已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新名片、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和全国率先探索建设并取得实质进展的枢纽经济区之一。

加大A级物流企业培育力度。重药和平物流公司、陆海新通道运营重庆公司通过5A级物流企业现场评审,新增重报电商、交运物流等4A级物流企业7家,新增马立达、民生集装箱运输等3A级物流企业4家,全市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112家。

全力服务本地汽车产业“渝车出海”。2024年,铁路运输整车超20万辆,外贸占比约30%。提升水运服务“渝车出海”能力,完成“渝车出海·江海联运”出口汽车重庆报关中转模式首航测试。

市政府口岸物流办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全市口岸物流系统将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牵引,以提速建设现代化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和综合服务体系、健全工作落实机制为主线,坚持抓经贸、带产业、促通道、建机制,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面向国内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组织中心,不断提升集疏运体系的能级和效率,力争重庆枢纽通道联运量增长20%,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外贸货值增长15%,为加快建设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全力推动开放型经济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 (市政府口岸物流办 文/图)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