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之火燃动巴渝 运动之光闪耀山城
——二○二四年重庆市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深冬的重庆,体育场内、公园里、广场上,一个个充满活力的运动镜头,定格了我市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精彩瞬间,全民健身在巴渝大地蔚然成风,群众乐享体育运动的激情和魅力。
2024年,我市体育系统聚力“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扎实推进现代化体育强市建设,大力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体育事业发展呈现新气象。
改革赋能 竞技体育硕果累累
竞技体育发展氛围浓厚,三大赛会成绩喜人,以赛促练稳步提高……2024年,我市着力推动竞技体育改革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我市将2024年确定为“竞技体育改革发展攻坚年”,出台《重庆市竞技体育改革发展攻坚年工作方案》,围绕运动队管理、科学化训练、“三大球”振兴等8个方面逐条落实28项工作措施,人力、物力、财力、精力进一步向竞技体育聚焦。
运动赛场上,捷报频传。参加巴黎奥运会,重庆健儿丁欣怡在艺术体操项目上获得集体全能金牌,创造历史;出席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获得5金4银6铜共计15枚奖牌,以及18个录取名次;在合川区成功举办市第七届运动会,有143名运动员271次在78个小项上打破99项重庆市纪录。
品牌赛事精彩纷呈。我市成功举办WTT重庆冠军赛2024、“一带一路”田径邀请赛暨全国田径大奖赛(第五站)、2024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等5场国际赛事;举办了全国高尔夫球锦标赛、全国竞走大奖赛(第二站)、全国艺术体操冠军赛等23场全国比赛;既促进了相关运动项目训练水平,又提升了城市形象。截至2024年11月17日,我市运动员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共获得162枚金牌、159枚银牌、172枚铜牌;向国家队、国家青年队输送124名运动员。
提质服务 全民健身轰轰烈烈
体育让城市充满活力,城市因体育勃发生机。2024年,我市通过聚焦场地设施建设,办好群众身边体育赛事,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质效,着力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为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我市积极争取和下达中央公益金、市级资金,推动7个小型体育公园(小型健身中心)、2个国球进社区(体校非标准足球场)项目、7个国球进社区(配备智能室外健身器材)项目、350个国球进社区(配备乒乓球台)项目、10个乡镇健身广场、5个市民健身房、10条智慧健身长廊、430个农民体育更新工程等项目建设,城市“15分钟健身圈”基本实现全覆盖,正在向“10分钟健身圈”迈进。推动全市81个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同时,以重庆市第十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重庆市第六个“全民健身月”引领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供给,举办2024重庆马拉松、重庆市第四届龙舟公开赛、2024环三峡自行车赛等市级以上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活动100余场次。
此外,推动服务下沉,指导各区县构建以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和老年人体育协会为重点的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引导各级单项体育社会组织下沉基层推广普及运动项目、开展科学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培训,共培训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90人,培训农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200人。
体教融合 人才培养遍地开花
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我市持续推动体教融合发展走深走实,切实加强“三大阵地”人才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参加并举办体育赛事活动。
我市组建以市政府办公厅、市教委、市体育局为牵头单位的重庆市青少年体育工作专班,出台《重庆市深入推进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并形成《市体育局贯彻落实<重庆市深入推进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工作举措》,同时组建体教融合办公室,推动市委将“深入推进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纳入全市社会民生领域“准备启动一批”改革项目。
组织全市部分体校、学校、俱乐部相关人员轮流参加全国培训,学习交流后备人才培养经验。全年组织体校校长、优秀教练员和传统校体育教师共计200余名参加全国各级各类专项培训班;承办2024年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人员培训班,我市22名俱乐部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参加。
组织参加2024年“奔跑吧·少年”全国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获得10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总成绩位列第三名,并获得优秀组织奖、道德风尚奖;参加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市青少年女足、女篮、女排3支队伍晋级决赛。高质量承办第28届亚洲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圆满完成第17届中韩青少年体育交流活动。大力推进田径、篮球等20个重点项目青少年赛事改革,举办了24期训练营和部分项目苗子选拔赛。举办市级青少年赛事活动105项(次),有效推动了我市青少年健康发展。
补齐短板 体育设施日臻完善
今天的重庆,一个个体育设施项目或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或正在规划建设……近年来,我市通过不断优化顶层架构,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增加健身设施供给,着力补齐体育基础设施短板。
体育要发展,必须夯实基础。2024年,市体育局修改完成《重庆市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设施规划》,协调市规资局同意联合上报市政府审批,并持续推进《中心城区利用桥下空间建设体育设施专题规划》编制工作。
在全市有序推进体育基础设施项目125个,目前,体育博物馆项目完成基础装修90%;体育雕塑项目完成设计方案初稿;市奥体中心综合馆完成概念规划编制,探索多途径筹措项目建设资金;武隆仙女山体育综合基地项目完成项目EPC工程总承包开标和项目代理业主招标;体育职业学院项目锁定了项目选址并完成了概念方案设计和预可研编制。
积极推进实施体育公园和健身步道“双百”计划,资助支持区县建设20个体育公园和14条健身步道;2024年度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体育公园项目要求建设的12座体育公园已全部完成。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体育场地168660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03平方米。
激发活力 体育产业全面升级
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也拉动了我市体育产业的全面升级,推动了体育彩票、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及体育制造业等体育产业的发展。
围绕打造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我市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五年行动(2023-2027年)》《2024年度重庆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要点》《重庆市“渝体贷”工作方案》等政策,推动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为激发体育消费活力,我市以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和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为抓手,举办2024第三届中国(重庆)国际消费节、2023—2024重庆市首届冰雪消费季、2024年首届重庆低空飞行消费周等消费活动,推动2024年重庆市“跟着赛事去旅行”暨“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促进山地户外经济、冰雪经济、低空经济等发展。做强体旅示范品牌,全年我市有9个体育产业项目获评国家级荣誉,创建了1个全国五星汽车自驾营地、1个国庆假期户外运动精品线路、5个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2个全国户外运动消费场景。
调查统计,2023年我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1771.78元,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6.7%。2024年,我市体育彩票销售额达122.48亿元,增幅8.73%。
互助合作 成渝体育融合发展
政策协同开新局,产业协同出新招,合作共建攀新高……2024年,我市进一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融合发展。
市体育局联合成都市体育局,共同印发《成渝双核体育合作联系会议制度》《重庆成都双核联动联建推进体育高质量协同发展2024年工作要点》,两地双核驱动、双圈引领力度进一步加大。
举办2024成渝体育产业联盟暨第六届重庆市体育产业博览会,签约金额超20亿元;举办2024成渝体育产业联盟暨第八届重庆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促成18个体育战略合作项目签约,签约金额超129亿元;举办2024年第四届“巴山蜀水 运动川渝”体育旅游休闲消费季北碚站、云阳站活动,带动市民消费超1000万元;持续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产业发展报(2021-2024)》蓝皮书编撰工作。
联合举办第三届川渝毗邻地区群众体育荟、全国铁人三项冠军杯系列赛总决赛暨成渝双城铁人三项公开赛、第五届川渝青少年交流活动等赛事活动;联合四川省体育局,共建国家青年柔道队;丰都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与四川省射洪市体育中心缔结体育事业互助合作关系,体育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大。
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体育产业……一项项的佳绩,一次次的突破,充分反映了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进步。2025年,我市将全力打造备战决战十五运排头兵、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示范区、青少年体育多点开花新格局、体育消费强劲活跃增长极,奋力谱写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继续让体育精神点燃全市人民参与经济和社会建设的激情。
(重庆市体育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