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上清寺街道:不断探索创新智理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2024年,渝中区上清寺街道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发展理念,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在全力推动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化治理的实践探索中大胆闯、大胆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富有成效的“上清寺路径”。
党建统领,基层智治有成效
渝中区上清寺街道始终做实“党建扎桩·微网实格”,迭代“六微工作法”(微地图、微线路、微力量、微职责、微先进、微激励),凝聚市级机关、驻街国企、新就业群体等1600余名网格“N”力量,落地“三进三服务”等共建项目20余个,成功解决嘉西村片区大修基金分户使用等难题。“同时,我们还迭代升级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建立市级政协委员工作室。”上清寺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通过搭台“渝事好商量”和议事代表会,打造“学田湾坝坝茶”等两个金边银角,强化了辖区“三岩两语”理论宣讲品牌建设,巩固全国首家“学习强国”示范社区经验成果,升级打造环球互联网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切实推进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建设、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点等一批试点示范。“我们以KPI为牵引,细化量化基本工作、考核任务、创先争优、难点攻坚、负面清单五类具体到事,指标到人。”上清寺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街道已安装视频监控1275个、编目感知设备184个,承接“中控室脱岗”“消防通道占用”“冒烟失火”3项试点场景、处置事项46起,启用打架斗殴、人群聚集等智能系统4个,贯通市级应用37个,办结网格事件4万余条。
据悉,街道还深化“一支队伍管执法”,承接61项法定、赋权执法事项,“执法+监督”办理城管、消防、住建等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案件28件。
人民至上,全龄服务有实招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完善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和建设运行模式,更大程度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充分考虑辖区步行高差大、人口密度高、开发强度高等现实情况,我们围绕‘7+4’服务要素,重点打造‘10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上清寺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商业、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设施布局合理,目前,街道聚焦“老小青障”,开设老年大学社区校点3个、社区医护站点7个,丰富“看病+护理+吃饭+交友”全链条养老供给;实行家庭医生分片包干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上门问诊、免费健康体检等服务1000余人次。用好儿童友好馆,开办早教、托管班,构建“托管—研学—职业体验”成长体系;整合企业办公场地和楼宇党群服务阵地,打造数智人才会客厅,助力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打造宜居生活环境。
如今,漫步在上清寺的大街小巷,人们会惊喜地发现,优质的公共服务资源如同璀璨星辰,均匀地分布在这片土地上。从教育到医疗,从文化到体育,从养老到就业,每个领域都在“10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的框架下焕发新活力。
品质提升,民生福祉有感受
加快“市-区-街-社-网”五级贯通互融、多跨协同,推动“治理体系”向“体系治理”转变。“我们着眼解决景区景点管理难题,建立毗邻社区联动处置机制。”上清寺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启动跨社区整编群防、志愿力量等微信群,线上派发社区协同任务,联动警务站、派出所、文旅、城管等单位,开展专项整治,切实维护辖区市容秩序,提升城市旅游品质。如今,以中山四路等重点区域作为全域景区固化转化的管理标准、规范成果,成为了可复制的城市管理“渝中范例”,被广泛推广。
与此同时,街道方面还坚持每周马路办公、每月通报考核、每季度研究重难点问题,做实做细“全民动手”安排表、日常清洁网格表、重要点位管理表、延时保洁服务表,全年共处置数字城管案件和环卫督办件28500余件,整改办结率99.9%。全覆盖摸排整治燃气管道“带病运行”隐患3340个,26栋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整治“清仓见底”。下定决心拔点攻坚,拆除桂花园20多年“树屋”、嘉陵江桥头10多年临时摊点等违建109处、面积4271平方米,在全区率先完成拆违任务,全力消除顽瘴痼疾。实行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对曾家岩轻轨站至远见中心约500米路段的路面、导视牌、绿化等进行了整体翻修提质,对沿线门楣店招纳入改造提升项目进行统一设计升级,挖掘嘉东村56号等闲置房屋植入社区商业,成功招商入驻学田湾坝坝茶空间、临崖咖啡等休闲场所,进一步增强社区“自我造血”功能。优化公共区域布局,拆除片区违章建筑,改造提升新都巷片区老旧小区,让更多社区“灰空间”成为可共享可交往的“金边银角”,辖区“颜值”“气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整合各方力量进入“四板块”,重塑跨板块、多岗位协同办理流程,实现整改九小场所消防检查等多跨事件从“办好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转变。“接下来,我们还将迭代升级‘141’基层智治体系,增强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委统筹统揽能力,引领各类社会力量、社会资源参与基层治理,推动城市治理深度融入社区。”上清寺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渝中区上清寺街道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