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区文化旅游委助力谱写长寿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文旅体”深度融合 擦亮“长字号”品牌
近年来,长寿区文化旅游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市、全区文化旅游发展大会部署,着力完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积极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深入开展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擦亮“天赐长寿·人人向往”旅游名片,推动全区文化和旅游、体育、文物等工作再上新台阶。
改革创新 打造国家级文旅发展样板
1月8日,长寿区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和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部署,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加快打造世界级运动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文化旅游强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长寿文旅力量。
近年来,长寿区文化旅游委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抓手,着力擦亮“长字号”品牌,持续扩大文旅产品供给,推动文旅体深度融合,打造国家级文旅发展样板,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改革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可谓硕果累累。长寿区文旅体融合项目入选全市2024年文化和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改革试点项目,区图书馆获评“全国基层公共阅读服务推广项目”,禾得园文化大院被评为“最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TOP60”,“辉叔故事团”入选2024年全国“百团汇演”优秀群众文艺团队名单。建成长寿非遗工坊3家,9道长寿菜品入选“渝味360碗”美食名录。文艺创作也取得新突破,其中1件美术作品入选2024意大利美杜莎艺术奖展览,6件书法作品入选全国展览,3件曲艺作品入围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1件获牡丹奖提名,50余件(套)长寿特色文创产品获全市旅游商品大赛奖,5件产品入选《重庆外事礼品名录》。
文旅产业呈现复苏回暖新态势,迈出新步伐。菩提古镇被评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区”。2024年,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总量达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6%和5.7%;体育彩票销售额突破1.5亿元,较2021年翻了一番;接待游客1738万人次,同比增长25.85%。
赛事引领 持续打造“15分钟健身圈”
2024年10月12日,重庆长寿湖全国青少年铁人三项锦标暨2024中国·重庆长寿湖成渝双城铁人三项公开赛正式开启,来自20多个省(区市)近900名运动员参加。
本次比赛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盛宴,更是一次自然美景与体育精神的有机融合。近年来,长寿区依托长寿湖优美的湖岛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坚持“四个融合”即规划融合、载体融合、活动融合、服务融合,推动文旅体深度融合发展。
据悉,2024年长寿湖接待游客482.67万人次,同比增长12.26%,其中过夜游客约15万人次。增加了团建活动、研学旅游、拓展训练、夏令营、低空飞行等5类10余项度假产品,开展文旅体融合活动20余次,已成为走在前列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并获评“全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景区”。
长寿区文化旅游委坚持赛事引领,整合文旅体活动资源,跟着“赛事去旅游”,将大型文体赛事活动放在景区、乡村旅游地举办,主动承接国际、国家级、市级各类文体赛事活动,成功举办长寿湖国际铁人三项赛、国际棋联(国际象棋)女子世界锦标赛对抗赛、全国体校U系列田径锦标赛等大型国际级、国家级赛事50余场,参赛运动员3万余人次;成功举办区全民健身运动会、区中小学生运动会、社区运动会等群众文体赛事100场,开展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月等活动,累计参与群众10万余人次,真正体现了全民健身、全民参与。
同时聚焦健身设施完善,持续打造“15分钟健身圈”,长寿区成功入围“全国全民健身模范区”创建名单。目前晏家体育公园、江南体育公园、20个文体休闲健身设施场所等重点体育设施项目竣工投用,全区人均体育面积达3.5平方米,列全市第2名。
如今,长寿竞技体育迈向新台阶。2024年,长寿区组队参加重庆市第七届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5名、金牌榜第7名、奖牌榜第8名,创历史新高;贺相红获杭州第19届亚运会田径项目混合35公里竞走比赛金牌,成为首位参加奥运会比赛的长寿籍运动员。
便民惠民 服务和保护双向发力促发展
2024年4月10日,“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建设年启动仪式暨2024年春季“村晚”主场活动在长寿区龙河镇保合村举办。活动现场,广场舞《幸福生活节节甜》、龙舞《龙腾盛世》、舞蹈《菜籽花开遍地黄》等节目悉数登场,保合村的村民演身边人、话身边事、舞新生活,将田间农事、生活日常搬上舞台,尽情展现巴山渝水的风土人情。现场周边还举办农民画展、非遗展示、民俗集市、直播带货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村民观赏、体验。
近年来,长寿区文化旅游委坚持便民惠民,大力实施文体惠民工程,不断优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和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如今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丰富。
此外,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也取得了新成效,蜀道—荔枝道挖掘整理初见成效,并公布为区级文保单位;创新打造非遗主题展示阵地,建设1个非遗传承社、1个非遗文化馆,创新故事性、互动式的非遗体验模式;“曲艺进校园”获评2024年度市级“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长寿血豆腐制作工艺入选全市第一批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名单,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
下一步,长寿区文化旅游委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建设世界级运动康养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抓好高水平文旅策划,打造高能级文旅景观,构建高标准文旅线路,提振高质量文旅经济,提升高品质文旅体验,塑造高价值文旅品牌,做强做优文旅产业经济,推动长寿文旅发展再升级。 (长寿区文化旅游委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