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心协力 “链”动未来
“两主四特”奏响綦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綦江区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以“两主四特”产业体系为核心,以“五大行动”为抓手,加快构建高端制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推进綦江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中的多彩綦江乐章。
完善产业体系 推动工业经济新增长
为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动能,綦江区立足自身工业基础,逐步形成了“两主四特”的产业发展格局和“一区六组团”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园区2006年12月经市政府批准建设,2018年初正式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先后获得“中国西部齿轮城”“国家高性能齿轮产业化基地”“重庆市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欧盟绿色建材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4年,綦江区219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97.16亿元,同比增长6.71%,培育汉荣渝捷、喜憨憨等1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投资41.19亿元、同比增长16.13%,其中技改投资14.64亿元、同比增长19.45%,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补链强链延链 强化工业经济新格局
綦江区紧紧围绕“两主四特”产业发展格局,抢抓战略腹地建设、产业备份、产业转移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着力推进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
轻合金材料聚链扩能。放大全市最大电解铝生产基地规模效应,引进竺凡10万吨铝挤压型材等项目,友利森三期、渝创等重点企业扩能项目投产,新增20万吨再生铝、10万吨高端铝合金基材生产能力,获批重庆市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綦江区铝基轻量化材料产业集群)。
装备制造提质增效。实施“整机+零部件”双提升行动,推动荆江半轴、赛之源等30余家汽摩零部件传统企业驶入新能源汽车“赛道”,“汽摩零部件制造产业集群”成功入选2024年市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做强做精特色产业。食品加工方面,金星牛肉干、斌憨憨火锅底料和红油等5个产品纳入全市消费品工业“爆品”培育清单,有序推进正大集团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启动建设,预计可新增产值40亿元。装配式建筑方面,安稳产业园建筑新型材料基地(一期)项目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开工建设,綦航钢结构、航墙铝业等企业发展壮大,安通、建通等项目陆续投产,西南水泥搬迁项目完成签约。信息安全方面,聚焦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擦亮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綦江)“金字招牌”,签约綦梦时代綦江大数据标注基地项目,实现数据标注零的突破;中国电信綦江云数据中心主体结构工程完工,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綦江)做大做强;新视通LED显示屏核心生产基地建成投产,信息安全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绿色能源产业方面,加大页岩气勘探开发力度,累计部署页岩气井56口,其中32口已投产,产气能力约80万立方米/日,建成CNG/LNG加工企业4家。大力发展风光电等绿色能源,蟠龙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累计发电超7.4亿千瓦时,分布式屋顶光伏并网装机3.2万千瓦。
改革创新赋能 释放工业经济新动能
以“新力”推动“新发展”,将新质生产力转化为推进产业发展的强心剂、推进剂、加速剂。綦江区紧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资金链,积极推动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
推动产业数字化。2024年以来全区新增智能化改造项目15个,累计197个;新增数字化车间1个,累计24个,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5个。
推进产业绿色化。綦江区全面贯彻“双碳”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实施绿色化改造,推动聚源塑料、有研重冶等5家企业成功创建市级绿色工厂,三峰环保成功创建市级节水型企业。宁态环保、博悦机械等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改项目30个,总投资达9.2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创近10年来新高。截至2024年,全区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绿色设计产品1个,市级绿色园区1个、绿色工厂10家,无废工厂5家。着力推进工业固废处置利用,创新工业固废区域协同处置模式,引导和鼓励沪江新型建材联合旗能电铝、西南水泥等11家产废、利废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组成联合体,开展“重庆市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体系”建设,推动区内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企业产能提高到百万吨级。
加快产业高端化。荆江半轴、赛之源等汽摩零部件领域企业加快转向新能源汽车赛道,全面深化与比亚迪、赛力斯、长安、理想等龙头企业的配套合作。赛耀混凝土、环创固体等8家企业新认定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累计164家;凤中机械、意彤机械、赛源机械等31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专精特新企业,累计106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
深化企业服务 注入工业经济新活力
提升服务企业水平。扎实推进服务企业专员制度,精选358名领导干部帮扶488家重点企业。区级领导率先垂范,“一对一”服务重点企业,累计实地走访调研200余次;各职能部门、街镇服务企业专员严格落实每季度实地走访要求,全年累计实地走访企业1019次,实现“企业吹哨,专员报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2024年以来共为118家企业解决困难问题146个,办结率与满意度均为100%。
持续加强人才培育。制定优秀企业家培育计划,举办新质生产力、齿轮热处理等专题培训班4期,表彰优秀企业家10个;举办提升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本领专题培训班,邀请市内专家对全区工业领域企业家、工作人员开展为期一周的专题培训,切实提高核心人才业务本领,为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活力;持续推动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与綦江合作,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在綦建设分院,积极引入区外人才,全年完成人才报送22人次,打造工业发展高素质人才基石。
提高企业金融支持保障。指导全区16家企业通过技改专项贷市级审核,完成入库,待2025年申报;继续开展应急转贷工作,2024年以来全区共有24家工业企业进行了申报,完成转贷金额1.4亿元;积极谋划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和超长期国债项目,持续梳理2025年技改26个,新建项目16个,充分发挥政策工具作用。
坚持项目为王 夯实工业经济新基石
以招商论英雄。綦江区在招商引资方面持续发力,积极融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紧盯“2+4+N”细分赛道,全力打好招商引资攻坚战。2024年,全区签约项目83个、正式合同额270.78亿元。紧盯长安基材供应商体系,引进拥有全国唯一商业化运用一体化压铸材料技术的爱尔思(交大)免热处理合金项目,填补高端铝合金基材产业链空白;速喆工贸年产1500万套汽车零部件、新格年产10万吨车用铝合金等项目签约落地,推动轻合金材料产业链不断补链强链延链,切实做到引企业、促产业。2025年储备招商项目4个,协议引资91.5亿元,到位资金项目6个,预计2025年到位资金10亿元。
以效率添动力。綦江区聚焦重点产业,推动在建项目加快投产达效,2024年中南高科·綦江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汉荣渝捷铝压延加工铝型材挤压项目等78个项目开工,荆江半轴半轴制造热处理工序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等27个项目投产,渝创新材料全自动新型高端铝棒智能化生产线建设等72个项目开展技术改造。持续推进正大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全产业链项目、中煤储煤基地、侨企园等项目开工入库,完成投资15亿元。
以保障激活力。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持续开展挖潜增效行动。加大闲置资产清理、低效用地盘活、闲置低效产能利用力度,建立闲置厂房土地台账,编制闲置资产地图,2024年全区累计盘活闲置土地1000余亩、闲置厂房28.9万平方米。协同高速集团、机电集团、园区运营集团等企业做好三江、打通中小企业集聚区资产盘活,建立存量企业“一企一策”档案,引导企业提质、扩量、增效。指导两家C类企业优化提升,引导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博悦机械亩均税收同比增加18%,孟池机械亩均税收同比增加20%。全力优化电力、燃气供应保障,累计对荆江半轴等78家企业开展用能诊断,共计为企业节约271万元。
展望未来,綦江区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对标对表抓落实、深谋实干勇争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产业体系、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质效,以实干精神写好工业高质量发展“高分答卷”。
(綦江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文 除署名外由綦江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供图)